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一刻,我也曾看见了百万秦军! (第1/2页)
第141章那一刻,我也曾看见了百万秦军! 七月二十六日,凤凰山新军横空出世。 消息瞬间轰动了整个杭州城。 大军一大早便开拔到了杭州城北,进抵塘栖。 朱常淓在城中京营校场,设坛拜将,告祭祖,誓师出征! 听闻潞王要率军北伐亲征,杭州士民无不沸腾,纷纷扶老携幼,赶来艮山门夹道相送。 连卧榻在床的刘宗周也被学子抬着赶来。 朱常淓一身金甲红披,腰悬定秦剑,骑着红鬃烈马,十足威风。 老远就看见了刘宗周在学子的搀扶下,站在城门处等候。 “念台先生,您身体有恙,不必亲自前来的。”朱常淓骑在马上关切道。 “想当年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何其雄哉!今有殿下亲征鞑虏,愿殿下继承成祖之风,克复江山!老朽再次祝殿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刘宗周虚弱的声音中,却饱含着真情实意。 他也是四朝老臣了,今日能再见到敢御驾亲征的大明君王,心中确实感慨万分。 “多谢念台先生,本王不破鞑虏,誓不回转!”朱常淓高声道。 在阖城欢送下,朱常淓带领着诸将出了艮山门,朝着塘栖奔去。 此时,大军绵延数十里,不见首尾。 前部已近德清,中军尚在塘栖。 明军龙蛇之阵,旌旗招展,军容整齐。 刘宗周目力尚好,远望军队,声音激动颤抖道:“那时的明军又回来了!” 朱常淓马作的卢飞快,奔驰在大军之侧,张煌言拍马紧随其后。 牛三领着王府直卫五千相随护卫。 正此时,风涤荡万里层云,宇廓澄清,一轮秋日高悬,两行飞雁振翅。 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明军衣甲鲜亮,士气高昂,朱常淓一路疾驰,看过各部士卒,心中暗道,民间的俗话的果然不错: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为了这支大军,他可是花了不少潞藩历代攒下的积蓄。 想当年大秦功业,看今朝跃马扬鞭! 一时兴起,不禁高呼:“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江山永在!”众军闻潞王亢奋呼号,纷纷应和。 “明军威武!” “大明万岁!” 士气犹如钱塘急汛,高涨难挡。 张煌言跟在潞王身边,热血澎湃,好男儿,当如是! 肃杀的秋风划过朱常淓的脸庞,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了百万秦军! 秦出下兵,蹴踏燕赵倾。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明。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朱常淓抵达塘栖中军后,中军开拔,抵德清,过乌程、长兴,直奔宜兴。 此去两百余里,大军需最快也需五日可到。 自多铎北上江阴之后,湖州府只留下了一些虾兵蟹将,几乎空虚。 王翦亲率踏羽营为前军开路,踏羽营两万五千人马,目前只有精骑一万,因为战马实在是太稀缺了,就这一万骑兵,还都是单去马。 战马也是路振飞拼了老命从江南各省搜刮来的。 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只能是随军步行,随时补充主力,亦或是日后有所斩获,再给他们配马。 王翦的骑兵虽号称精骑,但也就是比较娴熟的骑马步兵,抡起马上功夫,那还和清军骑兵相差甚远。 不过好在这些骑兵都装备新式火器,掣电铳。 唯一遗憾的就是韩霖目前正在研究前朝火器专家毕懋康所制造的自生火铳还没有进展,否则这支骑兵若是装备了那不惧风雨皆可击发的自生火铳,那战力还可更进一步。 但自生火铳制造比较麻烦,许多资料已经遗失,再加上江浙一带多用鲁密铳,所以韩霖还需要时间去研究筹备。 王翦无奈,只能先给骑兵配掣电铳与三眼铳。 在战场上,骑兵火器最多放两轮对方就到眼前了,所以简便实用才行,三眼铳这种老掉牙的东西,还真经得起实战考验。 放完了铳还能当近战兵器用,所以明军骑兵普遍配备。 至于鲁密铳,乃是万历二十六年,由火器专家赵士祯改进鲁密国火绳枪而成。 重约七八斤,长约六七尺,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可做斩马刀用。 《武备志》中鲁密铳最远最毒,王翦曾亲自试射,觉得十分不错,就大量从两广与闽地采购,装备到了秦军之郑 踏羽营的无马骑兵,人手一杆鲁密铳。 再配合鹰扬车,野战环结车阵迎敌,骑兵则进行游击。 王翦领精骑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湖州府。 整个湖州府听闻王师北进,纷纷倒戈相迎。 伪湖州知府更是吓得自缚出城请罪。 王翦不费吹灰之力,便收下了湖州府城,在此驻军,等候大队赶到。 ...... 江阴。 清军进攻江阴已近一月,但毫无进展,反而还损兵折将,丢尽了脸面。 议政大臣、固山额真叶臣已经抵达了敔山大营,正式接管了博洛、多铎等部清军。 多铎和博洛已经带着自己麾下的一众将领灰头土脸的离开了江阴,返回南京准备交接江南事宜,然后准备打道回京。 此时,整个江阴三十多万清军因久攻不克而士气低落。 叶臣在接管之后,一边对江阴围而不攻,一边整肃大军。 将怀顺王耿仲明调回南京驻防,又命人出使江阴,想要以江阴百姓数万换回清军副都统卓布泰与甲喇章京马喇希的首级。 但被阎应元严词拒绝,叶臣这一招可谓够刁钻,表面上用数万百姓换回己方将领,彰显自己仁德大义,实际上是想平添江阴人口,加剧江阴的粮食消耗。 阎应元识破其阴谋,狠心拒绝。 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