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三十八章 继永乐之风,亲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继永乐之风,亲征! (第1/2页)

    第140章继永乐之风,亲征!

    “本王率军亲征,由唐王坐镇杭州,督办中外事宜,金铭先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纠察不法。”

    朱常淓看着唐王认真道。

    这话可把唐王吓得不轻,直接起身拜倒,惶恐不安道:“臣才德浅薄......”

    正准备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推辞差事,却不想还没几个字就被朱常淓出言打断。

    “唐王兄,今日此处皆是肱骨之臣,有些话本王也不忌讳,便直了。”

    “本王亲征北伐,若身死,则唐王继之,唐王死,则楚王继之,前赴后继,不死不休,则大明必将中兴!”

    “尔等为肱骨之臣,本王今日所,当牢记于心!”

    朱常淓环顾众人,话题有些沉重,众人都心中惊得难以平静下来。

    路振飞眼中充满了敬佩,这种话题向来是敏感的,没想到潞王直接开。

    眼下潞王无子,这就相当于钦定了顺位,如此也好,让两位藩王心中也有了数,省的在潞王亲征期间,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上蹿下跳。

    张慎言听到自己被委以重任,急忙拱手道谢。

    朱常淓看到唐王依旧有些惶恐的神情,自信一笑,宽慰道:“唐王兄,那万国坤舆全图上,日后未尝不能有唐藩之国!”

    唐王一愣,在场的众人也都一时错愕。

    好家伙!这大明尚未恢复,潞王殿下的心思已经飘到了国外。

    张慎言被潞王这般宏伟壮志给折服,心中直叹:可惜自己日暮西山,时日无多,此生怕是见不到大明的旗帜插到海外去了。

    路振飞更是心潮澎湃,他可是海防总督,之前潞王新设这个奇怪的总督职位之时,他还有些不解,现在他明白了,原来潞王的心中,包藏着乾坤。

    怪不得潞王殿下如此重视水师,他日远渡重洋,效郑和之事,可不就得依靠强大的水师舰队!

    “监国有命,臣不敢不从,臣一定为监国守好杭州,待大军凯旋。”唐王朱聿键郑重答道。

    他虽心中不安,但是自己这位王兄赤诚相见,他心中还是有些感动的。

    比起君臣相疑,你死我活,潞王的心胸与自信令唐王钦佩不已。

    见唐王应下,朱常淓轻拍椅子的扶手,叫了一声“好!”

    此时,已黑头,议事的厅堂中烛火通明。

    忽然,在风雨声中,响起了擂鼓声,整个军营开始嘈杂起来。

    “发生何事?”张慎言问王翦道。

    “张大人,这是夜训!”王翦笑答道。

    这新军自王翦接手之后,便开始了高强度训练,每日除了睡觉的时间,士卒基本都在cao练。

    新军一日三餐,顿顿饱食,一月下来,这些士卒养的个个龙精虎猛,一身气力全都发泄在了训练当郑

    王翦眼光十分毒辣,他深知今时今日不再是秦军强弓劲弩称霸下的时候,火炮鸟铳才是未来的王者。

    所以便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战法,在明军营伍编制的基础上,强化了队什伍这些基础单位的战斗力。

    原本的明军都是火炮自成一营,作战时再分配下调。

    现在王翦直接将轻型佛郎机、虎蹲炮、斑鸠铳等轻便型火炮配到了队什之郑

    重型火炮则单独成军,配属夜不收一总五百人,护卫骑兵三千人,护卫精锐步卒八千人,炮兵八千人,辅兵五千人,cao各式火器及中型和重型火炮五百门。

    这支炮兵路振飞和王翦费了不少心思,从京营抽调了许多精锐炮兵作为军官,又请了工部侍郎韩霖做了技术咨询。

    在韩霖的帮助下,这支炮兵又配备了改进的厢车,以随时结阵自保。

    原本韩霖还想搞四轮炮车,但是还是放弃了,眼下的道路状况,就是八个轮子可能也跑不稳。

    只能等大战结束,开始大肆修缮官道,那四轮马车便可大有用处。

    路振飞为了解决缺乏骡马的问题,还派人往云贵闽广等地购买。

    当然,为了长久之计,他又给在舟山的夏完淳下达了养马养骡的任务。

    这支炮兵路振飞原本提议恢复神机营的称号,但是被朱常淓否决了。

    他亲自为这支军队赐名,号为松山营。

    ......

    听着外面冒雨训练的号令声,张慎言已经感受到了这支新军的不同。

    “不知新军号为何名?”张慎言问道。

    “秦。”朱常淓幽幽道。

    张慎言感觉心中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一下,眼神恍惚地看向了王翦。

    唐王和楚王也没想到这支新军竟号称秦军!

    其实之前孙传庭的兵马也被称作秦兵,但那并不是番号,只是因为孙传庭督师陕西,所以简称其部为秦兵。

    但现在这支新军被授名为“秦”,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更离谱的是,这支秦军主帅,还特么叫王翦!

    事情变得怪异起来了。

    张慎言只能默默点点头,余光瞥见了站在朱常淓身边的李宝,见其额头上的汗珠在烛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见,似乎明白了什么。

    “张大人,秦军分五营,分别是炮营松山营,徒卒锐士营,蓝田营,虎贲营,骑卒踏羽营。”

    “各步卒营混编铳炮弓弩车,以为野战争雄。”

    王翦向众人介绍了一下新军的编制,采用帘年秦军的军团多兵种混编的制度,以此来增强野战能力。

    往日明军的营兵战力单薄,野战遇上了鞑子骑兵一触即溃,其中就有兵种单一的原因。

    大多时候都是逢战缺炮则调炮,缺骑则调骑,营兵无法单一作战,需要多营协同,而恰恰明军的协同作战那可就一言难尽了。

    王翦为了改变这种弊端,直接采用秦军配置,这样一来,一营两万五,无论攻守,皆可应对,独当一面。

    全军出动之时,则松山营为中军,主帅坐镇,随时策应四方。

    “妙啊!秦军能横扫下,其军制之先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张慎言赞叹道。

    “正是,如此兵马,指挥起来,更是如臂使指。”路振飞附和道。

    “既如此,不知殿下准备何日出征?”张慎言询问道。

    “兵贵神速,明日朝会,后日誓师出征!”朱常淓肃穆道。

    众臣了然,见雨势太大,路振飞便请潞王及众人留宿海防总督衙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