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 (第2/2页)
。 于吉越看越是喜欢,越看越是着迷。 不行,待会等还是得问问张绣的生辰八字才校 那样算出来的命才更加准确。 “福生无量尊!” 和当初见到孙策不同的是,于吉主动和张绣打起了招呼,“琅琊宫道士于吉,见过大汉扬州刺史宣威侯右将军!” 听到于吉把自己的所有头衔都报了出来,张绣不由乐了。 怎么感觉跟当初刘备三顾茅庐去见诸葛亮时的情形一样呢? 当初刘备一开口就是这样自称的,只不过现在变成了于吉这样称呼自己。 “不必如此客气”,张绣笑道,“于道长,这二位是贾文和与诸葛孔明。” 在来的路上于吉已经听太史慈介绍过贾诩和诸葛亮,所以此刻便也向贾诩和诸葛亮行了一礼: “贫道见过二位军师。” 双方简单的介绍过后,一行人便来到了江夏太守府,又跟文聘见了面。 此时的于吉也在张绣的要求下开始介绍起了自己: “贫道在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 那书号曰《太平清领书》,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 贫道得之,惟务代宣化,普救万人。” 这话于吉曾经对孙策过一遍,目的是为了反驳孙策自己煽惑人心。 只是当时的孙策却对此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张绣对此却很感兴趣。 听完了于吉的自我介绍,张绣忍不住问道:“《太平清领书》?此书与《太平要术》有何关系?” 张绣不问则已,他这一开口,听到“太平要术”四个字,于吉双目骤然一缩,两道目光如电般射向张绣:
“张将军怎知《太平要术》?” 一见于吉反应这么大,张绣心中顿时暗道一声糟糕。 此时他才想起,这一件在穿越以后人尽皆知的事情在这个世界如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三国演义里得很清楚,黄巾起义的主要发起者张角本是个落第秀才。 某日他去山中采药,得遇高人赠书,这才练就了一身呼风唤雨的本领。 那书便是《太平要术》,至于那高人自然便是南华老仙了。 正因如此,在发起黄巾起义的时候,张角自称“太平道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张绣此时听到《太平清领书》,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太平要术》,下意识便问了出来。 等到反应过来却是已经迟了。 眼见于吉深邃的目光朝自己望来,张绣不禁有些慌了。 不过他骨子里毕竟是个现代人,稍一转念便放下心来。 慌什么! 别于吉发现不了他穿越者的身份,就算是他真的发现了又能如何? 总不能还把自己送回到现代不成? 不过这件事情终归还是要给出一个解释。 想到这里,他便平静地道,“此事乃家师告之于我。” 解释完以后还故意一脸不解地问道,“于道长为何这般惊讶,此事可有不妥之处?” 听到张绣搬出了自己的师傅,于吉不禁一怔,“不知令师是……” “北方大地、五行山上,蓬莱枪神散人,童渊!” 张绣站起身来,朝着北方一拱手,一脸傲然地道。 心里却是想道,对不起了啊师傅,这种时候只能拉你出来背锅了。 “阿嚏!” 与此同时,正看着爱徒赵云练枪的童渊突然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赵云见状,连忙收起龙胆亮银枪,赶到童渊身旁问道: “师傅,可是昨夜着凉了?” 要知道此时正值盛夏,童渊虽然年事已高,但修为却是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 等闲的病根本奈何不了他。 所以看到童渊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赵云才会如此紧张。 “无妨。” 童渊摆了摆手,心里也有些奇怪,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眼见赵云已经收起了枪,索性一挥手,阻止了他继续往下练,而指点起枪法中的精要来。 “子龙,当初为师便料定你在枪法上的成就定在你二位师兄之上,如今看来,倒是为师有失偏颇了。 多年不见,未曾想博超在百鸟朝凤枪上的造诣竟是不下于伱。” 赵云闻言笑道,“二位师兄皆是资聪颖之辈,唯云资质愚钝,只盼勤能补拙,方可追上二位师兄。” 童渊摇了摇头:“你们师兄弟三人于枪法一道皆有分,否则为师也不会收汝等为徒,只是你资卓绝,尤在你二位师兄之上。” 见赵云还想开口,他伸手拦住,道:“你也莫急,且听为师慢慢道来。” 着便跟赵云起了他当初对于张任、张绣、赵云三人前途的判断。 这一,便是整整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