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_第296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 (第1/2页)

    第297章人,一定要靠自己!

    相比于太史慈从江夏到吴郡的一路狂奔,从吴郡返回江夏的路上,太史慈和于吉虽然依旧保持了不慢的速度,但却没有再像之前那般紧张。

    甚至被张昭派来给诸葛亮送信的信使都赶上了他。

    因此太史慈当时把信递给张昭就接着于吉走了,张昭甚至没来得及把信交还给他。

    与此同时,在返回江夏的路上,太史慈通过跟于吉聊,总算是发现这个道长被江东居民推崇的道士的确有些真实本领。

    其实从孙策态度的转变开始,太史慈就已经意识到这个于吉不简单了。

    先前以为他是在故弄玄虚,没想到他居然真的能够神游物外。

    如今经过和于吉的探讨,他便更加笃定了。

    所以等快要回到江夏的时候,太史慈也从于吉那里讨来了由他的师兄左慈研发的房中之术。

    当然,他可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是抱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想要见识一下道家的典籍罢了。

    对此法于吉只是微微一笑。

    一切尽在不言郑

    行行复行行,十数日后,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江夏。

    张绣给足了圆满完成了任务的太史慈面子,带着贾诩和诸葛亮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

    反正他这段时间他除了白跟甄宓玩鸟,晚上跟大桥练枪,闲暇时间陪邹氏聊解闷、增进感情之外真是没什么事情。

    河北战场上,袁绍和曹cao还在僵持不下。

    吕布、袁术、刘备那边也都没有消息传过来。

    所以当听到太史慈把于吉带回来的时候,便来到城门口接人。

    贾诩和诸葛亮对于这位在民间声望颇高的老神仙同样也很感兴趣,听些事以后,都放下手头的事情陪着张绣过来。

    其中诸葛亮是手头真的有事情,除了日常政务之外,还要准备不久之后跟黄月英的婚事。

    可以几乎是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贾诩么……

    他的情况张绣差不多。

    面对如今四州六郡皆已经步上正轨的局面,他已经懒得插手。

    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为《吴起兵法》校注上。

    文聘本来也打算过来,却让张绣给拦住了。

    他们三人组这个阵营已经足够豪华了。

    如果单单是太史慈一人也就罢了,但如今却还加上了于吉。

    一旦被人传开,以为是他们专程为了于吉如此兴师动众就不好了。

    张绣对于吉虽然有些兴趣,隐隐也觉得此人应该不是凡俗之辈,但他还是更相信那句至理名言:

    “人,一定要靠自己!”

    当看到张绣居然带着贾诩和诸葛亮站在城门口的时候,太史慈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双眼渗出晶莹的泪水。

    得主如此,夫复何求啊!

    只是不知道如果被他知道张绣只是因为纯粹觉得闲才来接他,还会不会这么感激涕零了。

    嗯,大概率还是会的。

    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有节cao。

    除了极个别混战破坏了规矩的……

    算了,不也罢。

    “主公,子义不辱使命,救下于道长,将他请回江夏。”

    太史慈纵身下马,向着张绣行了一礼,跟着侧过身子让出了身后的于吉:“这位便是于道长。”

    顺着太史慈指的方向望去,看清楚此人相貌的张绣忍不住就在心里点了个赞。

    好一位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但见此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站在道路中央,宛如一尊神像。

    兼之脸庞清瘦,双目深邃如潭,隐隐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在看到他时的第一眼,张绣不禁便想起了某个版本倚屠龙记里的张三丰。

    称一声仙风道骨也不为过。

    旁的不,单单只凭这个形象,出的话都平添了三分服力。

    所以张绣愈发觉得奇怪了,按于吉也没有作恶吧?

    不但没有作恶,从之前张昭的信件来看,他还在吴会一带救了不少病人。

    且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才这样做,但张绣对这种饶评价标准一向是论迹不论心。

    只要能救人,那他就是一个好人。

    哪怕是一个卑鄙善良的好人。

    所以孙策为什么铁了心非要杀他不可呢?

    在张绣打量着于吉,并且对他的外貌惊叹不已的同时,殊不知于吉心目的惊讶只比他更甚。

    张绣刚一露面,他的目光便牢牢被吸引住了。

    甚至第一眼望过去的时候,差点当场就给张绣磕了一个。

    “额有朝骨,眼里有灵光,莫不是仙人转世、神仙下凡?”

    不过等凝神细看时,这才发现只是有些相像罢了,并不是真的仙人转世。

    只不过依旧是庭饱满、印堂发亮,绝非凡夫俗子。

    旁的不,单单只凭这个面相,出的话都平添了三分服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