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时代_第三章 远嫁 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远嫁 一 (第2/3页)

不要去了。

    大伯说,必须去,书包也买了,学费也交了,当初是你自己非要你,你mama才忙前忙后。

    二堂姐也不耍性子了,哭着哭着就去了。

    到了周末,慢慢也就习惯了。只可惜读到了小学六年级,想要继续上初中的时候,又没有机会了,就像当初的小姑姑一样!

    时间跟四大伟人大团结一样花花的流,当然花钱也并不为别的,三个人家换上了崭新的黑白电视机--背后还背着两根天线。

    大伯家这两年可谓时来运转,人家都说,是新大妈带来了福气。

    鱼坑和藕坑这两年,年年丰收。

    且说这莲藕,冬天也在江汉平原最卖座的一锅大菜,莲藕排骨汤,粉蒸莲藕,清炒莲藕都是招待来宾的可以上桌的菜,不像狗rou不入正席!

    再说这鱼坑,一进入腊月,不少邻里叔伯都纷纷来预定过年的腊鱼,腊月的传统就是年的味道,捞鱼的日子,鱼坑一周满满都是眼睛。

    一来村里好多后生没见过这么多的鱼,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小朋友;二来村里关系好的远方妯娌谁不指望好心的大妈能给上一两条不要钱的鱼回去熬汤。当然便宜虽然占一点,大伙也是来给你家捧个场面。

    庄稼人,谁家一年上头不是为了个脸面呢!

    如果村里那几个议论东家长西家短的老妇能说上几句,前几年家都差点破了,如今越来越红火的奉承话,也值得那两条小鱼了。

    往年都是拖着板车赶早集去买鱼,时下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肥硕的大鱼,而且大妈和气经常还搭着送一些。但是毕竟鱼坑体量还是不够大,胆子也不够,或者说小富即安吧,目前只能算是小冒尖。

    大伯大妈今年虽然买了自行车,还买了电视机。

    但是过年也睡不踏实,经常有村里的小混混或者邻村的混混晚上照着灯在鱼坑晃荡。

    别人羡慕你家千样好,你羡慕人家平安无灾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其他两家,三爷和我家,慢慢的开始在附近村里建新房揽活,别村二层的小楼房慢慢建多了起来,他们的积蓄也慢慢多了一些,所以也在同一年买了电视机。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只是新电视依然住的是老屋子。

    爹爹和婆婆说他们不要电视机,吵人,收音机就很好,还费电。

    尽管去年全村开始栽了不少电线杆子,拉了很多电线,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电了,可是断电却是常态,隔三岔五就停电了。

    特别是夏天,一入夏,电风扇,电视机耗电就像特别多一样,经常热得半夜停电。

    伴随着蚊子的叮咬,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家的凉床搬出来大门口,几根竹篙撑起蚊帐,一家人全部睡在大门口,一把芭蕉扇整个晚上在那里来回摇。

    我们村,仿佛还是和三年前一样,没有什么人家建新房,除了大伯想起了一个生意,村里再没有其他波澜。

    大概除了田地里面的三亩两分地,其他的并无什么好的营生。假如打麻将算的话,那就是一个。

    .....

    中秋节那天,全家的稻谷全部收齐了,全家人除了小爷在深圳,又围坐在一起吃饭了。虽然都在一个村是亲兄弟,亲爹妈,但是分家以后都是各过各的,每家都一样。

    家里有4兄弟,5兄弟是常态,偶有2兄弟的,也是3-4个jiejiemeimei。所以一大家子在一起生活是十分不便的,可比不得富贵人家有人伺候,都是自己伺候自己。

    当然我们几个小家伙是可以吃百家饭,哪家饭熟了,哪家有rou,就从家里端个碗过去吃。大伯家,大妈做饭;我家我mama做饭;隔壁三爷家三妈做饭;爹爹家里,小姑姑和婆婆做饭。我爹爹说的对,混的好自家吃rou,混不好腌菜也能活,小家伙们倒是顿顿挑好的。

    虽然是各家吃各家的,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春种和秋收,一家子人会相互帮忙,赶着时令秧苗种下去,赶着天气稻谷收回来,这时候就是大锅团圆饭。

    除了春种秋收,还有三个重要节气会全家一起吃饭,这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每到端午节,大姑姑和二姑姑会回娘家送端阳茶,“茶”并不是茶叶,烟酒罐头礼品甜食,提着上门的礼物,都是茶,端午节就会送来粽子,哈闪,哈闪就是油炸的面粉条条,借着屈原老爷子的节日,过过自己的快乐,顺便上上坟,看看家里的故人,烧点钱纸。

    第二个节日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鬼节。我们称七月半,也是在门前门后,给家里的祖宗古人烧烧纸,然后全家聚起来团圆吃饭。

    第三个就是春节了,过年的团圆吃饭,一连吃好多天,但是初一一大早也是隆重的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