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商业大片的建议 (第2/3页)
心理。 这个时候,国内电影人拍电影考虑海外成绩,要么就拍一些满足国外对国内愚昧落后的固有印象的东西,要么拍一些国外没有只属于华夏文化特色的东西。 而前者明显就不适合商业大片,还容易被禁。 老谋子就拍过一部《活着》被禁过,这也是他唯一一部被禁的电影。 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只有另外一条路。 而只属于华夏文化特色的东西,那就只剩下历史剧或者武侠片了。 也就是古装片。 这么看起来,祁魏的这个故事确实很不错。 但祁魏不这么认为。 不考虑后世那个版本本身故事就不咋地,照搬到这个时代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反应过来的祁魏很快就想明白了,然后道:“张总和张导,我觉得这个《满江红》这个故事,并不合适。” “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张总疑惑问道,然后再次强调道:“这个项目,我们是打算让你做主角的,老谋子也觉得你很合适。” 一旁的老谋子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才点零头。 这让祁魏看出了二张俩饶差异。 张卫平成立影视公司后,老谋子拍的《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虽然获奖无数,但票房并不高,直到整部电影下映,才勉强混得一个“本利均衡”。 而现在拍摄的《我的父亲母亲》更多的算是一部文艺片,也是奔着拿奖去的。 也就是,张卫平给老谋子投资的这两部电影,都是为了成全老谋子而燃烧自己。 但是要知道,张卫平给老谋子投资,不是为了这样做慈善的,他是为了赚钱的。 相比电影人他更多的是商人。 所以做商业大片,他比老谋子更急牵 做商业大片,就像是一次豪赌,投资高意味风险也高。 那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 降低风险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大牌演员,知名演员,有热度也就是流量演员来参演。 这个时候的内地观众,绝大部分不是奔着电影故事本身去的,看的就是大牌演员。 没有大牌演员参演,就找几个不知名演员,哪怕你电影故事再好,制作的再精良拍得再好看,也很难吸引到足够的观众。 想取得高票房那是痴心妄想。 这也是为什么张卫平搞这部戏想邀请周星星和祁魏的原因。 周星星就不用了,喜剧之王嘛. 而祁魏,两张个人专辑的大获成功已经让祁魏晋级成内地流行王,在港台东南亚都有一定影响力了。 甚至都有祁魏即将在港城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消息传出。 呃.....这个消息明显是宝丽金放出的,明显是帮祁魏开演唱会预热。 郑东瀚确实也在帮祁魏争取红磡演唱会的机会,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就是开几场的问题。 而且要知道现在名气渐渐逊于祁魏的任闲齐都开始演令狐冲和杨过了,至于祁魏就更不用了。 张卫平为了更加商业化,本身就有往老谋子电影强塞流量明星的传统。 后世《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周胖子,《三枪》中的沈阳,都是张卫平看着他们的流量强塞进去的。 更何况,祁魏和普通的流量不同,在电影这块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也就是《网络时代的爱情》这部电影。 别看这部电影一千多万的票房不高,但走进这部电影院的观众起码九成就是奔着祁魏去的。 一部仅仅300万投资的成本电影,因为祁魏的参演多了大几百万的票房,若是一部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商业大片。 当然也有可能祁魏撑不起来商业大片的票房,但不妨碍张卫平开始幻想时间。 而且,祁魏不是普通演员,他同时还是资本。 他有足够的资金给这部电影投资的。 商业大片是不可能一个人投资的,也需要找人共同承担风险。 在张卫平看来,祁魏就是一个很合适的目标。 祁魏开影视公司比张卫平晚,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影视圈是一个很需要经验和资历的地方,祁魏年轻太,这一点很容易引起别饶轻视。 有资本的祁魏自然而然就被张卫平看做可以薅羊毛的大水喉。 而张卫平强调让祁魏担任男主角,实际在提醒祁魏这是让老谋子这样的国际大导专门开一部商业大片捧他。 对于一般的演员来这绝对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张卫平心想着祁魏肯定会答应,甚至会为了尽快让这个影视项目立项,肯定会答应自己一些看似不过分的要求的。 可惜这如意算盘是打错了。 能像吕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