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国运震荡!  (第1/3页)
    此时。    不等李常顺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    旁边数道声音同时响起。    “李侍郎,苏夫子没有与人滋事斗殴,他只是在为我们伸张正义!”    “那蛮夷和腐儒该打!”    “此事因我而起,要罚就罚我吧!”    文世杰等太学院学子上前一步,齐齐为苏长歌出声。    而听到他们这番话。    百姓们也跟着一起呼喊求情。    “苏状元他是冤枉的!”    “不能给他治罪!”    “苏状元为我大晋读书人讨回公道,他没有错!有小人在诬陷他!”    “望李侍郎明鉴,莫要冤枉良善!”    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响起。    数万人同时开口求情,宛如铺天盖地的声浪,瞬间震响整片天际。    而在这片声浪当中,李常顺格外懵圈。    我是谁?我在哪?    他们的话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谁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了?    随即,李常顺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苏长歌。    希望他能给自己解释清楚。    但却被苏长歌给无视。    只见他转过身面向身后的众多百姓,拱手行礼,语气凝肃的说道。    “诸位大晋义士。”    “今日之事,公道自在人心。”    “你们此行能来相送,为了道义发声,长歌感激不尽。”    “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不过还请诸位放心。”    “当今陛下圣明,必然不会被jianian佞蒙蔽,肯定会秉公处理此事。”    话虽如此,但语气却让人感觉有些低沉。    百姓听到苏长歌这番话。    再想起路上听学子们所说的严院长,还有那些跪舔蛮夷的腐儒。    心中不由同情起苏长歌来。    明明是不忍看见同胞被蛮夷欺辱,所以仗义出手的大丈夫。    如今却反被jianian佞诬陷。    即将定罪!    霎时间,百姓们心中升起一股怒火。    不行,我们绝对不能坐视苏状元这样的仁义君子被jianian佞陷害!    这一刻,民怨沸腾。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不够。    毕竟民心是最容易被人引导的,随便来个人挑拨几句就会四分五散。    所以,苏长歌决定火上浇油。    让百姓们一直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这边。    唯有这样。    才能更改老皇帝的决定。    唯有这样。    才能让大晋民心向阳。    也是唯有这样,才能一扫之前的怯弱之风,让大晋百姓齐心协力抗击蛮夷!    若是天下人人面对外族时态度刚烈强硬,岂会有和亲纳贡之说?岂敢腐儒在大晋土地上,公然偏袒跪舔蛮夷?!    其实在文世杰一事上。    苏长歌本有无数更好的解决办法,甚至只要掏出太子令牌就能解决问题。    但他为何选择最简单粗暴的?    不仅仅是为了博取民心,更重要的就是借此事唤醒百姓的斗志。    若只是道听途说。    百姓们顶多是口头褒扬两句。    只有亲身参与其中。    他们才能感受到那种为了公理、正义发声,所带来的酣畅快感。    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随即,只见苏长歌开口道。    “太学院学宫等腐儒毫无文人气节,助夷欺内,向蛮夷卑躬屈膝。”    “若人人如此,我大晋名存实亡!”    “幸而还有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以及诸位心怀仁义的义士在,我大晋子民的脊梁才能免于被外族蛮夷践踏。”    “我大晋风骨才能坚韧不倒!”    “而今日,长歌能得在场诸位仁义之士相送,顿觉此生无憾。”    “特赠诗一首。”    “彰我大晋义士风骨!”    苏长歌抱拳行礼,神情庄肃,像是临刑告别,一去不复回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    百姓们脸上露出沉重之色,望向他的眼神饱含敬意。    也就在此时。    苏长歌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大晋男儿郎。”    骑着白马向西北驰去,有人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乃是大晋的好儿郎。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正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    “长驱蹈蛮夷,左顾凌戎狄。”    我随大军平定蛮夷直捣敌巢,再回师横扫戎狄驱逐敌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来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连父母尚且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要说顾念那儿女妻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