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章 争端再起 (第2/2页)
严庄又道:“还有一事要告诉将军。安庆绪临走时,将拘禁在禁内的三十六名唐军将领尽数杀害,随意丢弃在乱葬岗。小人不忍心这些大唐的忠义之士暴尸荒野,遂命人收敛,现搁置在宫中。” 杨错闻言胸口一痛,往后一仰,差点栽倒。 杨天佑眼疾手快,忙扶住杨错。 “快带我去!”杨错声音都在颤抖。 “欸。”严庄应了一声后,带着杨错等人来到了他所说的地方。 到了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多具冰冷的尸体。这些尸体都铺着白布,看不清楚他们的容貌。 “严庄,哥舒翰的尸身在何处?” “东北角第一便是。” 杨错闻言一步一挪的来到严庄所说的尸身面前,揭开白布。只见哥舒翰紧闭双眼,苍老的面孔和死人的特殊气色,令人不忍再看。 “公曾经何等威名,竟然沦落至此。如果公死难潼关,是不是比这样窝囊的死法,更值得后人纪念。”杨错缓缓的重新盖好白布,仰天长叹。 次日,广平王李俶率军进入洛阳。 杨错向李俶请求,将这些被安庆绪杀害的唐军将领厚礼埋葬。 李俶有些犹豫:“这些将领都是降贼之人,怎么能厚礼埋葬他们呢?” 杨错道:“他们并不曾为叛军服务,如何能算降贼。很多人生前为大唐鞠躬尽瘁,不幸被俘获。叛军为了邀买人心,故意将他们关押并授伪职。如今叛军尚未平定,正好借此收拢人心啊。” 李俶觉得有理,便同意了。 杨错选择风水好的墓地,将这群人分别埋葬。 下葬当日,唐军将领悉数到场。士卒们在下葬时,齐声吟唱《国殇》,闻者无不掩面而泣。 数日后,杨错再度和回纥的叶护太子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叶护太子率领的回纥兵马要求广平王实现肃宗对他们的诺言,劫掠洛阳。 杨错当然不肯,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回营率军监视回纥兵马。 两军在洛阳外摆开阵势。 李俶闻知此事,匹马去见叶护太子。最后用十万财帛给回纥,叶护太子这才收兵回营。 杨错亦收兵。 李俶连夜到杨错营帐,责备道:“你怎么能如此不顾大局!竟然和回纥骑兵当面起冲突。我军刚刚收复洛阳,叛军尚未平定,还需借重回纥。你这个时候闹这出,以后如何收场!” “哼!哈哈哈!”杨错气极反笑,止不住的狂笑。 “你笑什么?”李俶追问道。 “什么?大局?如果太上皇和陛下有一丝一毫的顾全大局,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杨错憋在心里早就想说了,“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安庆绪刚刚逃到河北,我大军不趁此时追击,却滞留洛阳。这就是顾全大局吗?” “那是为了迎接太上皇还京!” “是担心太上皇回京的时候,叛乱已经平定大半,无法再养寇自重。无法再玩辞让皇位的戏码吧。” “你!”李俶震惊的无以复加。 “别以为人人都是傻子,我只是不想戳破这层窗户纸罢了。”杨错彻底的爆发,“我是真的不明白!怎样的大局需要牺牲整个大唐的未来,为之陪葬。” 李俶默然不语,整个人心神激荡。 他还没有见到过有人敢这么说话,说话的人竟然还是自己的亲妹夫。 如果这种话传到肃宗的耳朵里,闹得不好自己都跟着遭殃。 半响后,李俶悻悻地回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万不要再对他人提起。否则你的性命,必然不保。”说完,离开营帐。 杨错尚处在气恼中,连礼数都忘了,任由李俶独自离开,也不相送。 他实在是无法理解眼前这群人到底在想什么,居然会这么轻易答应害国害民的事情。 李俶担心杨错对回纥的举动,会再次触怒肃宗。于是数日后,命杨错领兵前往收复河内和河阳。 叛军失去首领的音讯,在杨错的猛烈进攻下,瞬间瓦解。 杨错很轻松的收复河内和河阳。 与此同时,进攻襄阳的阿史那承庆担心后路被切,连夜率军逃走和田承嗣合兵一处,逃往河北。 尹子奇在陈留的时候被人杀死,陈留也投了唐军。 至于其余河南道失地,在张镐的带领下成功的陆续收复。 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肃宗十月二十三日回到长安,入住大明宫。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太上皇回到长安。 十二月二十五日,太上皇正式将国宝玉玺给肃宗。 肃宗开始升赏平叛的功臣,杨错的麻烦也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