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争端再起 (第1/2页)
战端开启! 郭子仪催动三军与叛军交锋,叛军依山据守。 双方一场恶战,身为前锋的杨错和李嗣业见时机成熟,遂引兵南逃。 叛军不知真假,立即追赶唐军,脱离了地形的庇护。 当叛军几乎全部出动的时候,唐军再转身回战。 回纥亦从南山率军出击,前后夹攻叛军。 叛军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下溃不成军,遂往东逃窜。 唐军进驻陕郡,距离洛阳十分的接近。 郭子仪又命杨错和仆固怀恩,率领所部兵马继续追击叛军。 此时的洛阳闻知唐军即将到来一片大乱,叛军惊慌失措而官员皆战战兢兢。 安庆绪终于从美梦中醒来,焦急的等待着安思霖和严庄回来。 就在被唐军击败的当日夜里,安思霖和严庄率领张通儒等残兵退归洛阳,随即入宫觐见安庆绪。 安庆绪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急忙问策:“严大夫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之奈何?” 严庄眼珠一转,遂答道:“情况紧急,陛下可速带人离开洛阳,投河北。先帝在河北经营多年,陛下前往定能东山再起。” “好好好,如此甚好。”安庆绪心里觉得稍安,忽然想到一件事:“洛阳谁来镇守?” “老臣愿留守洛阳。” 严庄主动请缨,令安庆绪大为感动。 “大夫是朕的左右臂,怎么能让大夫留守呢?”安庆绪感动之余,心里还有些舍不得。 严庄急于脱身,遂佯装大义凛然道:“如今唐军兵锋正盛,洛阳若不留大将迟缓唐军,陛下则很有可能被追上。老臣受两朝厚恩,自当以死相报。” 安庆绪轻叹一声,表示同意。 严庄退下后,高尚进言道:“陛下不可使严庄留在洛阳,若一旦留下,必然投敌。” 安庆绪叱道:“朕与大夫情意深重,非卿所能尽知也。” 高尚遂默然不语。 安思霖也道:“兄长,不能让严庄独留洛阳。” “meimei,我留下他是想让他当炮灰的。”安庆绪自以为是。 “炮灰?兄长,他是想投奔大唐。” “就算是这样,以他的作恶程度,恐怕很难。” “只怕很容易啊。” 安庆绪不再说话。 眼看兄长毫无往日的气度,安思霖只好离开。 次日,也就是十月十六日早晨。 安庆绪率领残兵退出洛阳,逃往河北。 但在临走之时,将哥舒翰等三十六名俘虏的唐军将领,尽数杀害。 杨错和仆固怀恩对此一无所知,他们没想到安庆绪跑路的觉悟和速度,竟然同太上皇当年一模一样。 等到队伍稍事休整,准备进兵洛阳的时候,却接到严庄的使者,声称愿意献出洛阳。 “严庄献出洛阳,是好意还是歹意?”杨错手按着宝剑,冷声的问来使。 “回将军的话。严庄原是大唐忠良之后,因屈服于逆胡安禄山的yin威,才迫不得已追随其左右。人虽在叛军,心却在大唐。如今天赐良机,逆胡安庆绪率众逃亡河北,留严庄镇守洛阳。严庄忍辱负重多年,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赤胆忠心。望将军勿多心。” 严庄使者的话几乎是滴水不漏,杨错急于追赶安庆绪,也不多做分辨,便同意严庄献城。但说自己人微言轻,需要将此事告知广平王再做决断。 使者满意的去了。 杨错最清楚严庄这类人,一面狡诈如狐,一面很识时务。杨错丝毫不担心严庄这个时候反叛唐军,只想追问安庆绪逃跑的路径。 十七日中午,杨错和仆固怀恩在得到广平王允许的情况下,率先进入洛阳。 在洛阳的伪朝皇宫中,杨错见到了严庄。 严庄低眉顺目,一脸和蔼的看着杨错。 “早闻将军大名,如今幸而得见,大慰平生。”严庄满面堆笑吹捧杨错。 “大夫的大名,在下也是闻名已久,如今见到,同样倍感欣慰。”杨错沉声回应严庄,同时给他下圈套。 严庄反应机敏,立刻泣道:“将军的话,小人不敢当。小人不得已才任职伪朝御史大夫,请将军不要用这个称呼小人。” 杨错一声冷笑,暗暗佩服严庄的反应。 “安庆绪逃往路径,可否告知?”杨错正声问道。 “将军,小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可讲来。” “将军此时追击安庆绪,时机错过了。安庆绪渡过黄河,便是河北地界。那里有蔡希德、史思明等叛军大将,兵马十多万。” 杨错听出严庄的弦外之音,只好打消了追击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