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黑科技_第24章 世界第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世界第一 (第2/2页)

顿了一会儿,姜余看大家没啥反应,就又继续说道。

    “经过我们反复的测试,这台机器整体性能不会落后西方太多,在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他们。”

    不等大家发问,他又继续道。

    姜余知道现在说再好也没有用,实践更能说明问题。

    他朝众人挥了挥手,然后高声说道。

    “大家请安静一下,你们谁有那种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可以让这台机器,尝试打造一下。”

    他的话刚落下,很多人就开始举手,纷纷要求进行实验。

    姜余只好随机让一个专家给出了他要制作零部件的数据和图纸。

    终于到了最后测试阶段,测试的零件是某军工厂提供的。

    从外观判断,这很明显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航发扇叶。

    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总是通过新材料和新的精密加工技术来实现的。

    所以判断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的加工性能到底如何,航空发动机里面的配件加工精度有多高就可以展示出来。

    姜余在电脑上输入军工厂提供的尺寸和曲面加工精度等数据,以及一些复杂的执行指令。

    半小时后,姜余按下了启动开关。

    机器外面有双层防爆玻璃,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里面的制作流程。

    机器运作速度很快,噪音也不大,那些各种各样的旋转机头,不停的切削、打磨,最后抛光。

    整一个流程,行云流水,毫不拖沓,工作机头不仅速度快,精确度也达到了很高的要求。

    它的智能化达到很高的层次,工件装夹后,数控系统能控制机床按不同工序自动选择、更换刀具,自动对刀。

    在机床工作时,数控系统还能通过激光测量尺寸,自动改变主轴转速、进给量等,可连续完成钻、镗、铣、铰、攻丝等多种工序。

    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它还会自动用切削液清洗加工部件,自动进行一次整体的测量和检查,保证工件的完成质量。

    这台机床整体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科技感非常强烈。

    特别是杨校长和那些学院教授,都被这个机器深深的震撼到了。

    “这绝对是国家战略级重宝。”

    这是所有人此时此刻的心声!

    姜余抬手看了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众人似乎还在不知疲倦的享受着这个视觉盛宴。

    他不得不打断大家的闲情雅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台机器要完成工作还需要半个小时。”

    “不如这样,我们先到会议室休息一下。”

    大家此刻才回过神来,见姜余这样说,也没有推辞,跟着他又重新回到了会客室大厅,落座后就开始谈判。

    其中一个军工代表率先开口。

    “姜总,既然大家已经确认设计图纸没有问题,那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有什么想法或要求尽管提,合作也好,承包也罢,我们都尽可能的满足贵公司的要求。”

    带头领导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没有咄咄逼人的嚣张态度。

    姜余坐在主位上,并没有说话,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

    旁边坐着的孙明,心领神会,立刻站起来,开始自己的第一次高规格商务谈判。

    “各位领导同志,我是腾达机械厂的厂长,也是这次商务交流会的主持者。”

    虽然都是老熟人了,但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说完这一番自我介绍后,他用余光看见姜余不动声色的微微颔首,就更有自信了。

    他继续接着那位带头领导的话说下去。

    “既然这位领导,和各位专家都认可了我们这款最新产品,那肯定就要考虑量产的问题。”

    “不过在此之前,我先重新介绍下咱们产品的性能。”

    “这台机器加工精度达到了5微米(0.005毫米,误差范围小于……”

    这时候所有懂行的人都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是相当精彩。

    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国内的特种数控机床的最高精度还控制在100微米,而且还不是五轴联动机床。

    这相当于比国内的最高精度提高了整整20倍。

    就算是西方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只能控制住10微米左右。

    其实,孙明主动把性能调低了很多,主要还是担心泄露出去后,被某些有心人针对。

    孙明吩咐员工把那些生鸡蛋和放大镜拿上来给他们看。

    在机器刚造出来后不久,工程师团队用生鸡蛋雕刻了复杂的国徽和四个繁体汉字—“桦国制造”。

    完全没有刺破蛋壳字迹还十分清晰,可见其精度是多么精准。

    这种设备如果加以改装,就能研发更多种类的数控加工中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