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71 谍报系统建立 (第1/2页)
随即,便是一阵强烈的饥饿感传来。 张了张嘴,却发现最也干的厉害。 “先喝水,慢点喝。” 温良正努力回忆自己现在在哪,察觉到嘴边多了一杯水。 张口便要猛喝,却发现水杯消失了。 抬头,看向拿着水杯的人。 “师,师父?” 听着温良那有些干硬的声音,贾诩强忍着将水杯递给温良的冲动。 “小口的,慢点喝。” 眨了眨眼,温良渐渐地从幻境中走出,回忆起了眼前自己的处境,点了点头。 看来第一次是真的脱离了幻境,但第二次是幻境模拟了一个自己离开幻境的假象。 喝了一杯水,虽然身体还是不断的释放渴和饿的信号,但温良已经能够正常说话了。 “过了,几天了?” “今天是第五天,你在幻境里待了多久?” 本来,贾诩以为温良最多在幻境里呆一天的时间,所以和荀彧定下了明天前往武威的约定。 因为有了经验,也有了提防,这一次的幻境,脱离起来,其实是比上一次要简单一些的。 但贾诩没想到,第一次很快便破开幻境的温良,这一次居然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 “四年多?应该是四年多一些的时间。” 伸手接过贾诩手里的水壶,温良小口小口的喝着。 回想着在幻境里的那几年时光,尤其是幻境破裂前所呈现的景象,脸色有些凝重。 不管幻境里的事情发展是真是假,但汉朝以外的穿越者,好像确实被忽略掉了。 如果不是六甲将其展现在温良眼前,温良自己已经差不多差地忘掉这件事情了。 好像世界上就只有大汉这一个国家,穿越者也只有华国的人。 但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系统提示确实明白无误的提示了他们,华夏区领主。 想到这,温良利用很久没用过的苦命人ID,发了一个帖子。 温良发帖子的时候,就像是入定了一样,两眼发直。 贾诩也没有试图催促温良,而是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 “师父,对不起,刚才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可以和我说吗?” “可以,不过,我们先回去吧,我和您说一下我在幻境里的经历,需要您来帮忙参谋一下。” 说完,温良率先起身,活动了一下盘坐了近五天,已经有些僵硬的身体。 “对了,文若现在还在府上吗?” “在,你希望他一起听?” “对。” “你相信他?” “可以相信。” “你是经历了幻境,还是未来?” “……幻境,但也是未来。” 犹豫了一下,温良说出了这么一个答案。 在回去的路上,温良顺便看了一眼自己的属性面板,发现六甲的属性,以及新出现的心法,和他在幻境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所以才会说,他经历的是幻境,但也是未来。 回到贾府之后,温良先吃了些东西,又擦洗了一下身子,换了一身衣服后,才和贾诩和荀彧坐在了一起。 随后,由贾诩先和荀彧说了一下他这一脉,所特有的一个能力。 对此,荀彧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预测未来这种事,还是超乎大家对于能力的想象的。 但想到贾诩这样实力的人,也没理由去骗他,所以荀彧只能强迫自己相信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随后,才是温良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说了出来。 当然,因为要隐瞒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最后外族入侵的事件,温良并没有说出他的猜测,仅仅是阐述了事实。 189年秋,边贼联合犯汉,死亡无数。 荀彧开始也是不在意的,但随着温良说出戏志才等人时,却由不得荀彧不信。 因为温良提到的某些人,是荀彧的密友,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两人的关系不会公开的那种。 当听到外地联合犯边的时候,贾诩和荀彧都猛的站了起来。 说实话,温良是不太懂贾诩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温良小时候,还是总听到自己的国家处处不如别人,哪哪都和别人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至于当祖国发展到世界前列的时候,国内有些人已经跪习惯了,站不起来了。 温良自己,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多好。 不会因为一些偏颇的论调去否定祖国的成功,但也不会因为某些夸赞就真的以为自己是世界第一。 所以,对于贾诩他们这种‘我才是老大’‘老子就是牛’‘我们说什么你们只能听着’‘汉朝是最强的国家’等等这种自信,多少有些无法感同身受。 “他们敢!” 当贾诩愤怒的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温良感觉周围的空气似乎都沉重了几分。 “想要搞清楚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就必须继续朝周边各个国家派出足够多的秘谍,去查探他们的实际情况。 而不是仅靠和我们有所接触的这些边境上的敌人,来判断他们国家内部的现状。” 温良随后提议道。 对于温良的提议,贾诩和荀彧都点了点头。 “这事,交给我,我和牧守大人去说这件事。文若,你感觉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 “肃清匪患! 我汉朝士卒,无人能挡。但接下来的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导致我们的士卒甚至必须饿着肚子上战场,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怀疑,恭俭所说的各州郡匪患,并非只是黄巾余孽,而是外域的人来我们这作乱,故意干扰我们生产。 只要有粮食,我相信我们的士卒。” 听到荀彧的话,贾诩倒是没有反驳。 在温良描述的未来里,犯边的敌人主要是靠数量以及工具取胜。 哪怕是面对饭都有些吃不饱的汉军,那些犯边的贼人,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事不宜迟。温良你一会便带着文若去武威。 武威周边的环境,以及汇集到那里的商人,天生适合成为我们了解鲜卑的窗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