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些年_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耐官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耐官员 (第3/5页)

愿忍受饥渴也不喝盗泉之水,是厌恶它的坏名声,这些不干净的赃款,我确实不敢接受。明帝感叹道:尚书是真清廉也!于是从府库里中取出三十万钱赐予钟离意,擢升其为尚书仆射。

    这时候,向敏中把钟离意搬出来,自己也来了个独不取,或许,向敏中跟寇凖一样,心里面替祖吉叫屈,也是敢怒不敢言。

    向敏中这么高姿态,让所有的同僚心中大为不悦。但碍于面子,自己想拿也不好意思伸手,只得把这笔财富上交国库。

    殊不知,向敏中的这个举动无意中触犯了某些大人物的既得利益,向敏中自然受到同僚们的排挤和讥议。

    时间一长,向敏中自然就成为同僚们的眼中钉rou中刺,总想找个理由,把他弄出大理寺。果然,不久,他们就如愿以偿。

    w尼姑告状

    大宋立国后,太祖赵匡胤废除周世宗柴荣的毁佛之令,遣使西行求法。在皇帝的支持和保护下,毁掉的佛寺开始重建,寺院的田园山林还享有免税权,僧尼的地位也得以提升。

    太宗赵光义时,诏立太平兴国寺为先皇帝寺,更加大了对佛教的保护。

    却说,淳化二年二月,庐州有个尼姑,法号道安。千里迢迢跑到开封府,状告表兄萧献臣弟媳妇姜氏,不养家中老母。

    据《宋史》载,开封府以讼弟妇不实,府不为治为由,拒绝受理这件民事案件。

    同时以讼状不实之罪,把道安从开封府械系送本州。告状的道安,反被当成诬告分子,戴了刑具,遣返回了庐州。

    道安的这个弟媳妇,是朝中大员徐铉妻子的外甥女。

    徐铉,扬州人,南唐降臣,《说文解字》一书的修订者。与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初仕杨吴,担任校书郎。再仕南唐,历任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随后主李煜归顺大宋后,历任太子率更令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可以说,在当时,徐铉绝对是顶呱呱的文化名流。

    在本案当中,徐铉很有可能从妻子处得知此事,他非常顺理成章地给开封府判官张去华打了招呼。于是,张去华没有治道安表兄和弟媳妇的罪,反而以诬告罪,把道安押解回庐州。

    本来这事到此,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谁知,这个道安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她很快打点行装,再次奔赴京城。开封府那地儿是告不成了,这一回,她是直奔皇宫,趁着守门的兵丁不备,抡起锤子,敲响登闻鼓。

    这位尼姑,真真是个没事不惹事儿,有事绝不怕事儿的主儿,她这是要告御状。

    登闻鼓一响,太宗皇帝就坐不住了,他要亲自审案。

    百姓能见到皇帝的方式有多种,被押解上殿也算是一种。道安被两名侍卫架上大殿,她双手合十,点头三拜,算是行过大礼。

    佛是法王,皇帝是人王,法大于人;出家人是法子,所以面圣之时,可以不用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也是规矩。

    太宗质问道安:为何事敲响登闻鼓?

    道安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叙说一遍,她要状告当朝大臣徐铉和开封府司法长官张去华。

    《徐铉传》云: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jianian私事。

    啥情况?徐铉跟外甥女有染,这种丑闻都出来了。看来这道安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完全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宋会要辑稿》载:道安复击登闻鼓,自言尝诉兄嫂不孝,嫂姜氏徐铉妻之兄女,铉以尺牍请托张去华,故不为治,且诬铉与姜jianian。

    道安的意思是说:此前开封府,之所以没有受理她的官司,是因为被告姜氏与徐铉有亲,是徐铉老婆的外甥女,且姜氏与徐铉有jianian情,因此,徐铉才私下里请托开封府判官张去华,为他老婆的外甥女求情,开封府徇私枉法,故意不治徐铉外甥女的罪,反而判尼姑诬告。

    太宗闻听,心头火起,于是将这桩案子交由大理寺推问。

    大理寺新任评事王禹偁是个直性子,徐铉的为人他太清楚了,说七十六岁的徐铉跟外甥女姜氏有情况,他王禹偁头一个不相信。

    很快,王禹偁给出审理结果:维持原判,此案纯属尼姑诬告,没影子的事;徐铉张去华是清白的。

    太宗心存疑虑,又派刑部宋湜向敏中等人复审。开封判官张去华是向敏中的岳父,向敏中向太宗请求,不参与判案,太宗准奏。

    经过大理寺刑部两部的审理,结果还是继续维持原判,刑部详覆,议与大理寺同:尼道安当反坐。张去华审判正确,道安以反坐罪论处,只要等到太宗的首肯,即可结案。

    这就有意思了,下级部门审案,上级部门十有八九是为了维护下级的权威和面子,维持原判。无论你道安说什么,拿出各种证据,各部门领导都没错,错的只有你尼姑一人。

    说你错你就错,不错也错;你错就是你错,我错也是你错,不服不行。这就是那时的官场逻辑,不服,你还想造反不成!

    太宗皇帝这时不知道是起了怜香惜玉的心,还是出于对佛法僧三宝的敬重,他总觉得,徐铉王禹偁这伙人有问题。不会是你徐铉宋湜王禹偁张去华,勾结一气,欺负一个弱女子吧,况且这女子还是一个尼姑,谁都知道,佛门不打诳语。

    太宗不想治道安的诬告罪,他的原则是有诏勿治。你们说尼姑有罪,我就不治她的罪,朕就要看看,你们几个能怎么着?

    如果是别人,这事也就罢了,一切由你皇上做主,你想咋办就咋办。

    太宗这回遇上的是爱较真的王禹偁,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宋仁宗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这是一个总想着致君尧舜的直肠子官员,他坚决不同意太宗的勿治主张,开始三番五次的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王禹偁坚决要为徐铉雪冤,定要治道安一个诬告罪。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只病猫。被臣子逼到墙角的太宗,火力全开,他终于使出自己的杀手锏。

    王禹偁再次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张去华被降职,贬为安州司马;宋湜被降为均州团练副使;徐铉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

    到了静难军府治所在地邠州,这里的冬天奇寒,当时棉花种植还未普及,有钱人常穿动物皮毛御寒。或许是学佛的缘故,徐铉不忍心穿动物的皮毛。一天,他终于染上风寒,病倒了。

    有故人来探望他,徐铉作《赠维扬故人》诗道: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铉叫人帮他穿好冠带,急索纸笔,写下遗言:道者,天地之母几个字,笔落命终,享年七十六岁。

    开封判官张去华被贬安州司马,作为女婿的向敏中,虽然没参与办案,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大理寺官员,他也不能独善其身,只能躺着中枪。

    不久,向敏中被降职,外放广州知州。

    向敏中入朝辞谢,他向太宗当面叙述此事。太宗为之感动,答应任期一满,就召他回朝,接着,又升任向敏中为职方员外郎。向敏中感激涕零,这才走马上任去了。

    一尼告状,五官遭贬。原告道安自己也锒铛入狱,史载:坐不实抵罪。

    后世评价道安为妖尼妖巫,事实上,无论怎么说,道安还是那个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