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难不成两位要领兵出征 (第1/2页)
这一刻宋应星终于明白了。 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虽然宋应星感觉用水泥铺路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但是毕竟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宋应星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敢问公公,是要修哪里的路?” 宋应星觉得自己要问清楚,好估算到时候水泥的产量。 “整个浙江道的主路。” “那还好,不算太多。” 宋应星下意识的以为卢九德说的是要修整个京城的主干道。 等到反应过来,宋应星顿时惊的是目瞪口呆。 “公公,为什么是浙江道?” “呵呵。” 卢九德心中暗自腹诽,这我哪知道啊。兴许是浙江道的人有钱吧。 有钱? 卢九德心中忽然有了一丝明悟。 此时卢九德忽然记起来朱辰当初那句看似开玩笑的话。 要想富,先修路。 或许,或许还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这一刻卢九德的思路是异常活跃。 再想到自己上次设卡强买粮食棉衣的事,卢九德此时心中隐隐已经猜到了朱辰的想法。 这让卢九德不由有些心惊。 这样做,自己真的确定不会被整个浙江道的商人士绅给打死吗? 上次只是设卡,就已经朝议纷纷。 这次肯定会直接臭大街吧。 不过卢九德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自己只是一个太监,要那么好的名声做什么。只要朱辰还能信重,那就足够了。 “公公,可是在下一人能力有限。而且在下还得去工部报道呢。” 卢九德笑了笑。 “宋所正,既然你当了工部的所正,那手下可是管着一大票人呢,怎么会只有一个人。” 宋应星此时才后知后觉。 实在是宋应星当了四十多年的普通人,还真没有指挥一大票人做事的经历。 “可是,公公,这些人毕竟是工部的,能跟着在下去浙江道吗?” 卢九德此时看宋应星的眼神就像是看傻子一样。 这宋应星是看不起谁呢。 不要说修路是朱辰这个皇帝的意思。就算是卢九德自己出面,难道吴淳夫这个工部尚书还敢不给卢九德面子。 “宋所正,收拾收拾东西,咋们明天就去浙江道烧石头,不是,去修路。吴尚书那边我会亲自去说。” 理顺了前后的关节,一扫心中的郁闷,此时卢九德的心情是格外的舒畅。 第二天卢九德带着宋应星一大票人刚离开京城。 王承恩就给朱辰做了汇报。 朱辰点点头。 这事还得具体看卢九德后续做的怎么样,现在说什么都是为时过早。 其实朱辰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借修路去加商税。 因为朱元璋当年的政策,所以明朝对商人的态度一直很奇怪。 那就是主流思想是瞧不起商人,认为商人非常低贱。甚至商人子弟都不能参加科举。 可是另外一方面,朝廷却从来不收商税。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对商人太好呢,还是太不好。 导致现在,整个大明朝的士绅官吏基本都在经商。 这些士绅官吏当然不会亲自下场,自降身份。不过那些各地的商贾身后却都站着士绅官吏。 如果收取商税,整个大明朝的赋税肯定能增加很多。 但是朱辰如果敢正经八百的去增加商税,到时候整个朝堂和民间估计都得炸锅。 像是万历那样,搞什么矿监去勒索地方,那手段也是太粗糙了一点。 而且也收不到真正大商贾的税。 朱辰只给了卢九德五十万两的本金。 其实就是给卢九德一个启动资金,剩下的就让卢九德自己想办法了。 这其实就是逼卢九德自己去筹钱。 修路的钱还能怎么筹,那自然就是收过路费了。 不然卢九德还能怎么办,难道去跪求那些富商士绅来施舍吗? 就算卢九德真的愿意这么干,到时候也捞不到几个钱。 “承恩,等到水泥的事理顺了之后,就让宋应星回来。宋应星是大才,可不能只去烧水泥。” 王承恩连忙笑道:“奴才明白。” 其实朱辰如此吩咐,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等到路修到一定阶段,那肯定是天下汹汹。 朱辰可不想让宋应星陷在这种麻烦里面。 “皇上,明天就是武举开考的日子了。” 朱辰点点头。 “那就去看看,朕会亲自考核。” 因为历朝历代对武将不怎么重视。所以武举的最高考试只到会试这个级别。 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那是文人才有的专利。 “皇上,这会不会引起朝臣的非议?” 王承恩此时一脸的担忧。 “非议就非议吧。” 朱辰对此一脸的无所谓。 要再不作出点变革,整个天下都快亡了,连自己这个皇帝都要挂到西山的那颗歪脖子树上去了,还怕什么非议。 不过为了避免刺激那些文人脆弱的心灵,朱辰也没有明确增加殿试的流程。 天下纷乱。 难道朱辰这个皇帝去关心下武事还有错吗? 第二天,当朱辰的御驾到了武举考场的时候,所有的武举人全都惊喜莫名。 这次的武举考试的主考官是兵部右侍郎刘诏。 其实从主考官的配置就可以看出武举考试有多么不受重视。 文举考试的主考官是内阁首辅黄立机亲自担任,可是这武举考试连兵部尚书都懒得出面。 右侍郎刘诏也只是兵部的三号人物。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刘诏的带领下,所有武举人全都跪地迎接。 “平身吧。” 朱辰直接走到了主考官的位置。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诸位建功立业之时。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定能封侯拜将,名垂青史。” 相同的话,其实朱辰在徐应元那帮人面前说过。 可是徐应元那帮人毕竟只是太监和侍卫。 所以朱辰那次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