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章 《流浪地球》的爆火与华夏思想(11k) (第4/5页)
刘培强走进了空间站的驾驶舱。 他把休眠舱分离了,要自己驾驶着空间站撞击火焰。 这个时候,联合政府的信息发了过来:“刘培强中校……无论结果将人类引向何处,我们都尊重并接受。” “地球,会活下来的。”刘培强说道。 然后他拉下了cao作拉杆。 “前进三。” …… 最后,地球借助木星的推力,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而电影也来到了结尾。 大屏幕上,一颗星球,依然漂泊在宇宙中。 画外音再次响起。 “计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和一万座人类生存的地下城。” “第二阶段: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 “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进行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发动机全功率重启,将用500年的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1300年……再用七百年进行减速。” “第五阶段,地球泊入目标恒星系,抵达新家园……” “本计划,将持续一百代人。” “尽管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园,但是从今天开始,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至此,终于结束了。 不知为何,当听到这段话的时候,又有人眼含热泪。 内心的激荡与辽阔,让很多观众平负不了心情。 当电影结束之后,在全球各地,真的有人站起来。 眼含着热泪鼓掌。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哭,但我就是想哭!” 其实为什么哭呢? 因为流浪地球的动情和浪漫,不是在刻意煽情的情情爱爱上。 这些人流泪也不是为了刘培强,而是为了宇宙的浩瀚而流泪,为人类的壮阔史诗而流泪。 浪漫的是剩下的人带着死去人的期望。 浪漫是,在2500年的前进路上,随时都会出现纰漏,出纰漏的代价很可能就是全人类的灭亡。 可是没有放弃。 浪漫是渺小的人类,居然敢向宇宙发起挑战。 浪漫的是知难而上,甚至不知道希望在何处也坚持去拼搏,而不是自暴自弃享乐主义。 “好电影,就是看的老是想哭,明明没有那么感人啊。” “绝对是好电影!” “比阿凡达的内涵要深!” 等电影首映结束之后,在各个国家的网络上,很多人,陷入了疯狂的讨论。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带着地球去流浪?如果建造一个飞船不好吗?” “可是飞船的容量是有限的啊!” “可是带着地球,不觉得麻烦吗?” 两拨人讨论的很激烈。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发出了问题,这是一个鹰国人:“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建造诺亚方舟的话,那些大部分拿不到船票的人该怎么办?你又怎么直到自己是会拿到船票的人呢?” 这话其实很含蓄。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信奉精英,觉得当地球有难的时候,精英们应该坐船先走。 但是你他妈怎么就觉得自己是精英了? 大部分人的收入、地位,称不上精英的。 所以如果真的有那一刻的话,大部分人是会被留下等死的对吧? “呃……”有人陷入了沉思。 “可是两千五百年的计划,太漫长了吧,即使是我同意,我也看不到结果的。” “可你的后人能看到。” “这……”又有人陷入了沉思。 在地球上,流浪地球火起来了,但是即使是很多华夏人都未必清楚这部电影为什么火。 华夏第一部拿得出手的有特效的科幻电影? 不是的。 而是因为,这是第一部,真正有华夏思想的电影。 看看吧。 两千五百年的计划,一百代人。 只有华夏人,凭借着几千年的历史,才敢于在头脑中行成如此宏大的计划。 如此宏观的计划,你让某些历史只有几百年的国家的人去想,脑袋给拍破了他们也不会这么写。 事实上,在华夏,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思想。 那个故事,叫愚公移山。 华夏人,搏得永远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而那种人类在宇宙面前的孤独感,在华夏的古代也有描述。 “寄蜉蝣于天地,秒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除此之外,还有。 华夏的网络上,此时也有人在讨论。 “我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个个人英雄的电影,这是所有人都在努力的电影。” “推动地球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英雄,而是全人类的力量,是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力量!” “刘启能想到的事情,其他人也能想到。” 你以为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只是说说? 只是在于最后成为英雄的人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不是的,那是最表面的区别,而真正的区别在于底层逻辑。 在流浪地球的底层逻辑里面。 是所有人都在努力。 因为在华夏人的思想里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是坐地等死,等着天选之人开挂来解救我们! 哪来的天选之人? 我们都是尽全力地去反抗。 …… 在华夏,的爆火是必然。 甚至因为方澈给够了特效,价值观更符合华夏人群,所以这部电影,会比阿凡达在华夏还要火。 而在海外,观众们还在讨论着。 “的立意太高了,它的整体逻辑是基于华夏五千年历史保留下来的不屈不挠的集体主义精神,它是宏大和冷酷的,个体永远服从于集体,永远不将集体的未来寄托在哪个个体之上,这和我们以前看的电影完全不一样!” “全人类都在努力的场景。” 一些西方人不习惯,可问题是,就像网络上那个问题一样。 你信封精英主义,当末日来临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不是精英? 你信奉个人英雄,当末日来临的时候,你怎么知道那一个英雄能拯救所有人。 这两个问题,心里有点逼数的人都能算出来。第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收入,这是一个统计学问题,第二个问题,看看全球的面积和人口,英雄降落之地,就那么大,能不能救到你?这是一个概率学问题。 但无论是哪个问题,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与其等待救援,不如自己努力。 而这,正是流浪地球所给大家看到的观点。 所以大家思考之后的结论是:“这种电影更好看!” “是的,这样的感觉更真实,这才是真正的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