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463 《科学》初稿完成,魏兴思的提议(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3 《科学》初稿完成,魏兴思的提议(求订阅) (第3/3页)

区。

    在引用过程中,许秋尽量做到除了自己课题组外,其他相关领域的课题组雨露均沾。

    这也是科研圈的潜规则。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发表一篇文章的时候,尤其是高质量的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要覆盖细分领域下尽量多的研究者。

    不然,说不定你的文章就到人家手里了,对方扫一眼参考文献,看到你都不引用我的文章,就直接无脑拒你……

    而且,客观来讲,也确实应该把所有相关的研究者的工作都引用上。

    因为,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肯定是要阅读大量这个领域文章的。

    而读完了别人的文章后,在设计实验,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或多或少就会用到其他人的想法,有时候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别人看似没有帮你什么,但其实你已经是站在了其他人的肩膀上。

    从道义上来讲,也得感谢一下别人的贡献。

    那怎么感谢呢?引用他们的文章。

    在参考文献之后,就是顶级期刊都要列明的作者具体贡献。

    许秋就按照每个人实际的贡献进行了标注。

    至于学妹,她和学姐一样,之后让她们都去帮忙改改最终版的文章就是了。

    完成了文章初稿,许秋将它拷贝到U盘中,前往218找魏兴思汇报。

    魏兴思收到消息,满脸喜色的从许秋的手中接过U盘,说道:“蛮快的嘛,快来给我看看。”

    因为只有2500字,篇幅比较短小,所以魏兴思选择一次性读完。

    大约十分钟后,魏兴思阅读完毕,他长呼了一口气,说道:“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现在看你的文章我都不用改了……”

    顿了顿,魏兴思继续说道:“工作上就差效率了,16%……我们应该可以做到吧。”

    许秋斟酌了一番,点点头说道:“大概率是可以的。”

    魏兴思“嗯”了一声,沉默了大约五秒钟,突然转头看着许秋说道:“要是这篇文章能够顺利发表的话,之后课题组里有机光伏领域相关的文章,我可以给你挂通讯作者……我只要这一篇单独通讯就够了。”

    许秋挑了挑眉毛,和魏兴思对视过去。

    见魏老师不像是在试探,许秋便点点头:“好的。”

    按照惯例,一作加通讯的待遇,基本上只有非常强势的博后,或者已经有正式教职的课题组小老板,才有机会可以拿到。

    像之前连发五篇的曹某,他前面发的四篇,因为他是MIT博士生的身份,所以只是第一作者,而不是通讯作者。

    一直到第五篇,曹某才拿到了一作兼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

    这个通讯作者一拿,基本上就表明了这个研究者,已经是比较独立的研究者了。

    在学术圈的表现,就是正式剥离了学生的身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和导师平起平坐的存在。

    现在,许秋离这一步已经非常的接近了。

    当然,前提是他这篇能够顺利发表。

    魏兴思留了一个文章拷贝后,许秋顺走一瓶巴黎水,告退返回216。

    文章撰写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叠层效率从15.5%冲击到16%以上。

    不过,许秋没有立即投入到实验之中,因为他这周四还有一门考试,而且之前他完全没有复习,所以需要准备一下。

    周四的考试是开卷的,这门课程虽然在研究生阶段的内容更加深入了,课件也换成了纯英文的课件,但具体内容其实和本科时候大差大差。

    许秋估摸着,这门课程本科期间已经学习的部分,占比超过70%,研究生阶段只增加了不到30%的进阶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许秋只给这门课,安排不到一天复习时间的原因。

    周四,许秋带着打印好的课件以及制作好的目录,前往考场,开始考试。

    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许秋本科时的辅导员,于强。

    许秋对于强还是比较了解的,对方出具的试题特点就是题量非常大。

    这次也不例外,到手一张试卷正反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小分值的题目。

    好在,许秋的应试能力非常强,面对这种情况非常得心应手。

    考试时间是90分钟,在大约60分钟的时候,许秋就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道题目,前面的90分基本上能拿85分以上。

    不过,看到最后一道10分的大题,许秋心中暗自感慨了一句:“于强还挺鸡贼的。”

    前面有90分的题目都是在课件上能够直接找到的,有些藏得可能比较隐蔽,但仔细找找也是有的。

    而剩下的这10分,考的是课件上没有的,于强在课堂上单独讲的内容。

    好在那节课许秋并没有完全划水,还是稍微听了一些,留下了模糊的印象,他结合自己对复合材料的理解,算是顺利答出了问题,估计能拿一半以上的分数。

    加起来能有90分,一个A基本上没跑了。

    许秋也能理解于强老师的做法,对方希望让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付出过的人有一些回报。

    但怎么说呢,许秋本科已经修读过一遍同名的课程,现在重新修读,就算不认真听课,可能也比外校过来的学生认真听课要领先。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应试能力也都是有差别的。

    同样努力,有的人去了清北大学,有的人累死累活可能连本科都考不上。

    换言之,公平都是相对的。

    PS:和有机光伏相关的大子刊,主要是、以及,之前有几个地方把错写成了,但因为VIP章节改起来比较麻烦,要找编辑申请权限,所以就不改了。当然,这个翻译也是我自己翻译的,实际上不太会有人说中文,一般都会直接说英文,NaturePhotonics。其中,Photonics的译文是光电子、光子学、光子、光电学。

    PS2:3月29-31号,有连续三天的双倍月票……虽然这个月月票现在已经破千了,大概率是上不了2000 ,但该求的票还是得求的,所以大家懂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