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7 一听就是老扇形图了(求订阅) (第1/2页)
“铃铃铃。” 早上八点,手机闹钟准时响起。 许秋快速按掉闹钟,在床上赖了一分钟,这才一个鲤鱼打挺,坐起了身。 他看了看另外两个铺位,陶焱已经离开寝室了,任斌还在呼呼的睡着懒觉。 随手抄起手机,解锁屏幕,一长串各种应用软件推送的消息中,有一条来自魏老师的微信消息。 “收到,辛苦了。”对方回复的是他之前拍的那一堆仪器图片。 许秋看了看消息的发送时间,是凌晨一点多,估计那会儿是魏老师刚到酒店吧。 他没有回复魏老师,而是给韩嘉莹发了句“早安”,然后去简单洗漱了一下。 洗漱完毕,学妹还没有回复消息,许秋判断她应该是还没起床,毕竟昨晚两个人弄到了凌晨。 于是,他便一个人去早锻、吃早点。 大概九点的时候,许秋收到了韩嘉莹的消息: “早安~” “^ ̄)^” “这是啥?” “猪。” “你才猪呢。” “反弹。” “反反弹。” “别闹啦,快起床。” “就闹,哼!” 许秋一边和学妹聊着天,一边朝材一的方向走去,他主要是打字,学妹主要是发语音,少女的声音带着三分慵懒,三分傲娇,四分柔媚,一听就是老扇形图了。 韩嘉莹没有赖太久床,毕竟她今天的实验任务不轻,一方面要测试微波反应器是不是好用,另一方面还要处理许秋昨天投的那两个反应。 “起床啦,我去洗漱啦。” “乖,去吧。” 许秋大概九点半到达材一216,他发现实验室还没有开门,他是第一个来的。 他摇了摇头,用一卡通打开门禁,进入里间的实验室,查看几个小时前准备好的装有样品铜网的8个一次性离心管,每个里面都有2个相同体系的样品。 许秋确认离心管和样品铜网上的水分均已经完全晾干,便用塑封袋将它们全部打包带走。 来到材一楼下,他刚好遇到了刚刚骑车过来的孙沃,朝对方打了个招呼,接着轻车熟路的向老化楼走去。 今天预约的TEM测试时间是十点整,他提前了大约十分钟到达TEM测试房间,上一组的学生还没有离开,他们正在测试最后一个样品。 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许秋。 负责测试的老师还是上次的那个,话不是很多,对方简单询问了一下许秋样品的类型,想要得到什么信息,便开始上样品。 液氮冷却、抽真空、打开相机、开始测试。 两人交流拍摄部位、拍照、缩小画面、继续拍照、继续缩小画面…… 放大画面、换一个位置、重复上一步。 更换样品,重复上面三步。 U盘拷贝数据,拍拍屁股走人。 虽然TEM测试得到的最终数据是一组.bmp格式的位图图片,之后还需要自己手动裁剪、图像处理,但在测试过程中,也是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屏幕实时看到图像的。 离开测试房间时,许秋已经在心中完成了数据的初步分析。 一共四组条件,TEM的图像各不相同: 1#,纯氯仿溶剂条件,给受体共混的非常好,几乎没有PDI的聚集区域; 2#,氯仿 DIO条件,给受体共混的较好,有少量PDI的聚集区域; 3#,纯氯苯溶剂条件,给受体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分离,有明显的PDI晶相区域产生; 4#,氯苯 DIO条件,给受体出现明显的相分离,有大量PDI晶相区域产生。 不同的溶剂处理条件,对应着不同的器件性能,根据之前模拟实验室中得出的结论,2#最佳,1#次之,3#再次,4#最差。 这个器件性能与共混形貌的对应关系,倒是符合有机光伏领域关于共混形貌的通用理论,即有效层的最佳共混形貌为双连续的三相结构,2#的共混形貌最佳,因此对应的器件性能也是最佳。 所谓的双连续的三相结构,指的是给体聚集相、受体聚集相、给受体共混相三种相区缺一不可:其中,两种聚集相需呈现双连续的构造,贯穿整个有效层大约100纳米的尺度,用来产生激子,并将自由的电子空xue输运至电极;在两种聚集相的交界处存续着共混相,也会产生激子,但主要作用是拆分激子,形成自由的电子空xue,然后分别将它们转移至受体聚集相给体聚集相。 而在有机光伏领域,整个光电转换过程主要有五步: 激子产生,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第一步,光电材料吸收光子受到激发,形成被库仑引力束缚的电子空xu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