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2 人类历史上的火把 (第2/2页)
科幻小说。”李必胜回答道。 而后又主动说道:“我回去就把它印刷出来。” 他这样的年轻人喜欢电子阅读,像钱中宁这种老一辈还是更习惯看纸质书。 “嗯。” 钱中宁轻微点了一下头,目光又回到了这个公式上。 = 今天,一直很守时给学生上课的钱中宁缺课了,青木大学一位副校长在知道这件事后,立马向他的助手询问了情况,生怕发生了什么意外。 像钱中宁这种物理学家,不仅仅是青木大学的教授,更是这个国家的瑰宝。 因为有二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钱中宁吃了饭就开始补瞌睡。 就跟他那位学生描述的一样,他自己满脑子也是黑板上那个公式。 它虽然残缺不堪,却又是那么的美丽。 或许是这个女神太过于美丽,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她绝世的魅力,钱中宁只是浅睡了五个小时便醒了过来。 醒来的第一件事,他便是拿起水彩笔,在卧室里的小黑板上把脑中的这个公式写下来。 和昨天一样,钱中宁依旧无法在上面添加或者删改什么东西。 等到李必胜将打印好的《一万年以后》递给他,他又一边喝粥,一边看起来。 当他看到这个公式出现的背景时,那勺子的手僵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出一声带着无尽悲凉的叹息。 “原来是这样啊!” 看到自己这位学生疑惑地看向自己,他耐着性子解释道:“其实现代科技已经快接近理论的半山腰了,书中的世界应该是在山巅。” 作为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钱中宁甚至现代这一场科技大爆炸其实是17世纪到20世纪物理学理论大爆炸带来的。 而现在物理学基础理论其实有100年没有大的突破,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除非再来一个物理学的黄金年代。 不然又会是像工业革命以前那样,人类的科技仿佛被锁死,只能龟速前进,慢慢积攒能量,等待下一次的喷发。 “会是一万年吗?”钱中宁在心中问自己。 如果可以,他愿意学书中那位老科学家,穷极一生为人类的未来指明方向。 但是那样又会浪费多少时间呢? “算了,让他们陪着我一起努力吧!” 钱中宁最后还是齐天下的心愿战胜了个人的欲望,决定让其他人跟他一起来完善这个公式。 看着手中这本书,钱中宁把其中几页折起来后,对着学生李必胜说道:“你去把这几页翻译成英文,要一字不差。” 李必胜听到老师这话,便知道了他的想法,表情有些犹豫。 钱中宁见他这样,认真严肃的说道:“这个公式不是属于我,也不是属于你,它可以是那个作者的东西,不过它更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相比之下,一个诺贝尔奖算什么。”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了一句。 “等到这个公式被证实,我会亲自去找这书的作者,让他迷途知返。” 在钱中宁看来,这位作者虽然基础不行,但是很适合学物理。 别的不说,这小子想法很好,运气也不错。 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当这种瞎猫,可以来跟着自己深造。 听到老师这话,李必胜也知道自己刚刚差点走入歧途,脸上露出虚心受教的神情,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乖乖照搬。 = 京城时间2023年2月4日17点35分,钱中宁群发了一份邮件。 没有任何加密,认为他不怕别人看到其中的内容。 不久之后,整个物理界的大佬都收到了这一封邮件。 和钱中宁一样,仅仅只是看了一眼,他们都为她愿意献上生命。 两天内,钱中宁陆陆续续收到了回信,信中的内容大体都是同一个意思。 “我也无法更进一步,只能期待CERN的碰撞试验。” 一个星期之后,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钱中宁和另外三位国内顶尖物理学家,还有全球知名物理学家齐聚一堂,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实验结果。 当两束特定的质子以光速碰撞,制造出了一个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 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钱中宁脸上浮现出一抹潮红,他的耳边响起了欢呼声。 因为这个公式中的其中一处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看到其余人看向自己,钱中宁把随身携带的那一本A4纸打印出来的《一万年以后》拿了出来,卷成一圈高高举起。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要看我,要看就看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