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2 人类历史上的火把 (第1/2页)
,开局就有了女儿 自从《一万年以后》发布,这部科幻小说就在各种论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无论是书里面所描绘的人类社会形态,还是未来科技乍一看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但是只要你仔细认真琢磨又会觉得十分合理。 一万年以后的世界应该就是这样,没错。 而且越是懂得越多,你就会越发发现作者的厉害之处,于是孙吴新书渐渐开始被粉丝认为是当下最硬核的科幻小说。 也有人愿意称之为“史上最真实的科幻小说”。 在周朝新心中,他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也从《三体》变成了《一万年以后》。 当然有粉丝吹得厉害,自然就有人反感这种吹捧,便把书中的一些BUG一一列举出来。 比如:“你们不会认为一万年以后还会有可口可乐,肯德基这些公司吧?” 面对这种小儿科的反驳,《一万年以后》的粉丝也很好回答。 “不会吧!不会吧!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软广告?就跟某小说男主角打的游戏从DOTA变成LOL一个道理。” 也有一击致命的质问。 “如果它真是最硬核的科幻小说,那么第一章里面那个物理公式肯定不是乱写的,是不是?”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书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第一章发布不久,就有好事者专门研究了看起来跟天书一样的公式。 “公式里面包含了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四种力,我猜作者应该是想让主角研究出大一统理论来。至于这个比三维薛定谔方程看起来更复杂的公式,我看作者纯粹是为了水字数。” 这个结论有理有据,即便是最盲目的粉丝,也不敢说孙吴在第一章写出来的那个公式是正确的。 他是一个小说作者,又不是物理学家,况且即使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也没有统一这四种力。 并且现在的主流观念是,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个公式来描绘出宇宙的本质。 也有粉丝特意去问过作者。 “一月大大,第一章的那个公式是你乱写的吗?有没有一点依据啊?” 孙吴当然不会说这个公式其实就是我自己乱想出来的,那样多没有面子,便给了一个委婉的回答。 “在书中这个公式尽管残缺,但是它肯定是正确的。” 他的这个间接的承认,也让很多粉丝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作者就只是一位小说作者,并不是什么大科学家。 而一部分黑子见孙吴一点都不装模作样,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黑转粉的迹象。 = 到此这件事应该可以画上一个相当不错的句号,直到有一天,一位青木大学的物理教授被他的学生问了一个问题。 “老师,大一统理论真的得不到验证吗?” 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钱中宁还是认真细致的解释道:“宇宙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相互统一......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美妙的公式来描述宇宙中的每一种现象。” 看到自己这个寄予厚望的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他又好奇地问道:“你今天怎么想到了问这个问题?” “我看了一部科幻小说,里面有一个公式,尽管很残缺,但是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这一个多月来睁眼闭眼全是那个公式,总觉得它不是一个乱写的公式。”李必胜回答道。 说罢,他就拿起粉笔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将这个他日思夜想的公式写了出来,并指着其中一处说道:“老师你看这里,就是这个变换关系让我对它一见钟情。” 钱中宁最开始并没有把学生的话放在心上,只当是他是入魔了。 对于一位专研理论物理的人来说,这很正常。 但是当他一看到黑板上公式上这一处转换关系时,他的心跳陡然加速,呼吸也开始变重。 不用这个学生指出来,他就发现了这其中的美妙之处。 没有回答,整个实验室只听得到呼吸声,钱中宁发呆凝望着眼前这个公式。 过了约莫半个小时,他伸出手想拿起粉笔。 李必胜见状赶紧把手中的粉笔递过去,然后又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连呼吸都刻意放缓。 钱中宁接过粉笔之后,他便想在这个公式上加一个符号或者数字。 然而他始终就只是一动不动看着,迟迟落不下比。 太阳落下,太阳又升起,最后钱中宁将手中的粉笔轻轻递给学生,发出了一句无奈的叹息。 “这个公式确实不像是乱写的,你说的那部科幻小说叫什么名字?” “《一万年以后》,现在最火的一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