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帝国行动计划 (第1/2页)
…… 随着新政推行,工商业发展;以及视野往海外瞧,涉外事务增多,投资大造水师舰队。国家的事务变得繁复庞杂起来。 以前的御前会议,内容简单,事务也不多。主要经济生产就是农业,顾好一年两税就完了。 现在却不能了。 再做计划,本年只计划本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格局都显得小了! 需得放眼量! 譬如人地矛盾,对当前并无什么影响。 但是,长远来说,却存着致命的问题! 因此,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 必需转变思维! 目光不能只盯着神州大陆,还得往海外瞧! 要积极的扩展海外疆域,以供养预期中的暴涨的夏民! ——这已经牵扯到战略规划的层次了! 年度的御前会议,必须服从于这样的战略规划! 而且,年度御前会议,只计议本年,也显得不够了,需得计议更长久些的目标。 刘玄适时提出了新的构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首先,从当前出发,要预判、制定出以100年为尺度的远期目标规划! 然后,把百年目标,分解成十段长期计划,每一期长期计划的尺度为10年。从当前开始,要制定出未来10年的长期计划! 10年长期计划,再一分为二,分成两个时间段,制定中期计划。每个中期计划的尺度为5年!从当前开始,制定出未来5年的中期发展计划! 再往下,便是每年的年度计划——短期。 如是,短期服从中期,中期服从与长期! 刘玄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问道:“朕的这个想法,你们可有什么意见啊?你们赞成不赞成呐?” 看样子,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了! 内阁又哪有什么异议? 都表示赞成!陛下您说的极是!做这样的计划,的确是极有必要的! 刘玄很高兴,“今年就算了,不算入其中。从明年开始吧,今年年底前,你们就要把、、以及编订出来。” 高洁等起身道:“是。” 刘玄又与他们商议了一会儿。 决定打造火炮、水师舰队,那么,造多少火炮呢?造多少战舰呢?怎么造呢? 这些都需要商议! 外面的天色渐渐的黯淡了下来。 也不急于一时,刘玄也没留他们用晚膳,把他们放走了。 五人告退离开。跨步出了天宁宫。高洁的心神,仍旧被皇帝抛出的“新概念”震撼着!忽的,身旁走过一个人,步伐矫健,虎虎生风,超过了他,到了他身前,蓦地止步! 曹琳想着高洁夺自己在新政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屡次怼自己,反对造水师舰队,可惜,最终皇帝还是支持了自己! ·哈哈! 他的内心,十分的得意! 快步超过了高洁,忽的停步转身,脸上泛出淡淡的嘲讽,望向高洁,“高大人!” 高洁看出了他的嘲讽,但是神色平淡,“曹大人,有什么见教?” 曹琳望向他,心中得意,想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口,只望着他,忽的哈哈大笑两声,转身继续往前走了! 高洁双眼微眯,看着曹琳的背影,有数息功夫,这才起步往前走。 御前会议连日召开。 元月二十三日,才定下了份预算计划。 随即,会议内容,在朝会上,告知了京中百官,并发邸报,告知地方衙门。 内容暴露了出来,官民议论纷纷。 告知、暴露的内容,只是可以外露的。 其一,是炎国十一路内,赋算本年全免! 这一消息,最令百姓惊喜!——财收预算高达2.16亿两,极为充盈!赋算这部分的钱粮,懒的收了,刷波民望吧! 其二,是对北地五路百姓的三年期的惩戒!永平十七年~十九年! 北地百姓,得知这个消息,是失望的! 但是,一想只三年,又对未来充满期望了! 再者说,蛮夷在的时候,七八成的盘剥都过来了,五六成的官租算什么呢? 也就三年,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 其三,就是对夏jianian——尤其是典型的,要进行清算! 其四,就是对在与抵抗蛮夷中死掉的人,认定为是夏邦英烈!凡是夏邦英烈,也就是炎国英烈!要给他们造庙祭奠,每逢节气,还得组织官民祭祀! 这是为了提高官军的地位。一直以来,重文轻武的影响下,民间对官军的印象,十分的恶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这是很不好的。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也有官军本身纪律差的原因。 其五,是朝廷要定象征帝国的国旗、国徽。 但是,朝廷并没有自己直接推出国旗、国徽。 而是只提出了概念、要求,设了一个框架。 然后,采取了一定范围内的民主办法,把这个“皮球”,“踢”给百姓了。 国旗、国徽的设计方案,由身有秀才以上功名的、二等户以上的、家资5000两以上的,参与决策。 每县可推选出两种方案来。 郡城五个方案名额。 路城十个方案名额。 推选出来后,递送朝廷。 朝廷再从这些方案中,定出最终的选择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起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有种参与感来,这样对帝国、对国旗国徽,会有更多的认同感! 至于御前会议中,做出的攻略楚蜀、造大炮、修海防要塞、大造水师舰队、积极出海等事情,则只做不说、藏而不露,低调进行,不向外鼓吹宣说。 对于海洋,落后了西洋二三百年的神州,在刘玄的推动之下,国家机器运转,就像一头沉睡的巨兽苏醒了开来,开始冲着海洋,发出低沉的吼叫了! …… 年前,刘玄向楚蜀两国派出使者,册封他们的国君为王。两国又派了使者,携带着楚王、蜀王表示恭顺的书信来。 年后。刘玄接见了他们。 也写了书信,交给楚国使者,信中是客套的场面话,一番大道理,叮嘱楚王要施行王道仁德之政,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