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中国首富的担当 (第1/2页)
光刻机研制难不难? 难!非常难! 但经过一个月的考察,何平意识到这个难在九十年代是有限度的,对比后世与国外二三十年的代际差,现如今应该是国产光刻机研制奋起直追的最好时间。 现如今这个阶段国内科研院所的人才还没有大量流失,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有所松动。 最关键的是,何平手上有钱。 这些年来旗下产业的分红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十亿,这些钱一部分被何平通过手段送到了阿美利加的证券市场,但更多的是放在了手里发霉。 毕竟这年头大规模的外汇兑换不好搞,他人又在国内,手下产业全是赚钱的,想花钱都花不出去。 九十年代初,手握十亿现金的人是个什么级别的富翁? 估计当个中国首富是没什么问题。 何平也知道,在后世全世界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研制所要消耗的资金都是以百亿来计算的。 但没关系,现在是九十年代,光刻机的研发费用还没攀升到那么高昂的地步,他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也不是超越,而是赶上。 何平手头的资金足够他们把光刻机研制水平提高一截,未来他旗下企业所创造的利润越来越多,给光刻机研发项目输血不成问题。 而且当年水木大学、中科院可没什么巨额资金,不一样研制出水平不错的光刻机了吗? 1980年,水木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获得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这是水木大学在光刻机研究领域的高光时刻,可在之后的十年当中,水木大学在光刻机领域却难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现如今的水木大学在光刻机研制水平,不仅与国外拉开了差距,更是接连被中科院、机电部研究所等机构所超越。 这种情况正好给了何平一个机会,水木大学现在在光刻机研制领域的研发经费极其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水木大学近十年来在光刻机领域罕有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水木大学缺乏资金对于何平来是个好消息,跟中科院微电子所、机电部研究所这些国字号、部委的机构相比,充满活力的水木大学无疑是更好的合作对象。 有人想和水木大学合作搞光刻机? 这可是件大事,一时之间水木大学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更让人关注的是那个要和水木大学合作的人是谁。 等中科院、机电部这些机构的相关人员打听到何平的名字,大家恍然,原来是他啊! 现在民间都在谣传,何平已经是中国首富了。 这个词是从香江那边传过来的,什么董船王、包船王,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国内老百姓们这么传何平是首富最大的原因,便是佳农集团的股价和市值。 现在佳农集团的市值已经突破百亿美刀,何平在其中的持股是公开的,都可以查的到。 大伙这么一算,好家伙,快30亿美刀,折合人民币都一百好几十亿了。 国内还哪有比这更有钱的人了? 中国首富! 必须是中国首富! 纸面上的财富向来算不得准,但架不住老百姓们的热情,何平这个首富的名号在民间传的越来越凶。 他们也就是不知道何平的其他产业,如果知道了,恐怕都能把和平吹成亚洲首富。 各方关心水木大学研制光刻机消息的人,打听到了何平的名字,心中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个搞农牧企业的作家,怎么好端赌突然关心起半导体制造这种高科技来了? 在消费电子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光刻机这种高科技产品并不为广大群众所熟知,连很多科研人员对其重要性都缺乏一定的认识。 这跟见识无关,因为在九十年代,光刻机在国内生产、生活的应用领域影响确实非常,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没有像当年研发原子弹那样下死力气研制光刻机的原因。 原子弹研发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与阿美利加、沙俄两大世界巨头交恶,而这两大巨头都手握原子弹这种可以毁灭地的武器,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压力。 而光刻机则不同,落后对我们来是常态,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微,自然不会引发那么高的重视。 何平的兴师动众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没关系,他又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明白的。 在倪光南的牵头下,经过三个月的协商,水木大学和何平共同出资建立了一座水木清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何平投资3亿资金占股55%,水木大学负责人员以及技术占股45%。 这个3亿在后世看来用作光刻机研制可能有些少,但是在1990年,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经费也不过110亿元,地方性普通高校经费53亿元,中央直属高校的经费合计57亿元。 也就是在1990年,全国所有高等院校获得的经费加在一起也不过220亿元,分摊到每所院校的身上,即便是水木大学这样最顶尖的学府,经费也不会超过5亿元。 而何平与水木大学共同成立的微电子公司仅初期注资就是3亿元,他们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注定要投入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耗费几十亿、上百亿的漫长征程。 以现如今光刻机的在中国的研发水准和市场需求,接下来的短时间内,这家微电子公司都注定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国家可以搞光刻机是因为不计成本,何平这么搞,让很多人都搞不懂,包括那些有一定学术背景或者从事相关专业的人。 “你这个何平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怎么会选择费力不讨好的去搞什么光刻机?” 刘传志的办公室里,他正在和自己的爱徒孙红斌讨论着外面正传的火热的新闻。 孙红斌是1988年加入|联想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 去年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