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章 雪夜归途 (第1/2页)
秋风起,寒鸦惊,夜深人不寐,照影映孤鸿。 黑漆漆的迎战内,无名缓缓走向公子突,低声问道:“二公子已经把自己关在帐内一个晚上了。看样子,你对这场胜利并不感到开心。” “先生明知故问。先生一定知道,大司马的统兵能力并不一般。若他能及时调整好宋军的状态,咱们再想取胜,就难了。”公子突语中充满了担忧。 “哈哈,二公子想得太多了。”无名语气仍是十分轻松。 “难道先生早有安排?”公子突问道。 但听到无名笑道:“安排算不上,不过有些人现在一定会趁机落井下石的……” “何人?” “太宰华父督……” …… 百里之外,宋都宫城。 正殿内亮着幽幽灯火,殿门敞开着。 微凉,无风,即使是最靠近殿门的烛火也依然不见丝毫地晃动。 殿内,君臣交谈。 正如无名所言,太宰大人此刻确实正在宋公面前,痛陈着大司马的种种罪状。 失利的军情至传入都城到此时,还不到半个时辰。 而宋公之所以把太宰召入宫中,本也只是为了让他想办法帮助在前线的大司马抵御郑军。 可太宰大人又怎么肯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便直接在宋公面前,诉说大司马孔父嘉勾结郑国,卖国求荣。 “华父大人,依你所说,大司马是故意败给郑国的?”宋公难以置信地问道。 太宰义正言辞地说道:“老臣以老臣的忠心担保。君上想一想,大司马去前线之前,是何等战况,他去了以后,战况如何。而现在,又是什么结果?” 按照太宰大人所说的,宋公仔细思考了一下,果然发现大司马的胜利的失败都太过蹊跷。若不是有意为之,应当不回有如此大的落差。 “君上,为人臣者,最忌讳的就是把君上所得到的一切,都归功于自己……”太宰大人看似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话摆明了是在影射大司马。而作为当事人,宋公自然也不难听懂。 大司马孔父嘉在先君驾薨之际,利用自己的权利,以雷霆手段把当今的宋公推举上了君位。 正是因为大司马,宋公才有了今天的位置。 这个观点让大司马越来越有恃无恐,也让宋公这个君主做的越发窝囊。 尽管事实确实如此,可他毕竟才是一国之君。 如今国内,朝中文武有一半都对大司马唯命是从。 若大司马当真有了不臣之心,自己能逃脱的了吗? 太宰大人的话直戳宋公的内心痛处。 终于,宋公开始重新看待起这个问题来。 “孔父嘉……他怎敢如此?”宋公压抑着心中怒火,咬牙切齿地说道。 见自己的劝谏奏效,太宰大人决定乘胜追击,火上浇油。 于是,他又对宋公说道:“君上可仔细想来。这几年来,哪次出征为战不是大司马提出来的,可咱们又赢过几次?连年的征伐,宋国的军力越来越弱,生民也早已怨声载道。可那些愚民又哪里知道这些主意都是大司马出的。他们只会把民生多艰这样的苦难怪罪在君上头上。等到有一天他孔父嘉做了不臣之事,谋逆篡位,还能恬不知耻地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大司马的心当真是歹毒不堪!” 原本,此刻的宋公便正气恼于大司马的恃功傲物、目无君主。 这时,太宰华父又不断地在一旁煽风点火。 宋公怒气更盛,拍案而起,高声怒骂道:“老匹夫!竟然如此欺我良善!我定杀之而后快。” 看到宋公这个样子,太宰华父便知道大司马已没了翻身的余地。 见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太宰大人又刻意以退为进,劝和道:“君上息怒。大司马虽然可恶,对我宋国之事却也还算尽心竭力。这也是为何老臣这些年来不曾直言进谏的原因。只是这次交战,两军胜败太过蹊跷,老臣才不免有些担心而已。不妨,君上召大司马回都。将此事问个清楚。” 其实,他又哪里是不愿进谏。彼时大司马风头正盛,他在宋公面前说这些,宋公只会觉得他是嫉妒大司马,才进谗言污蔑。 而此时,却大不相同。 大司马马失前蹄,在前线惨败,再加上无名和公子突制造出来的假象,让宋公不得不对大司马产生了怀疑。 怀疑出嫌隙,嫌隙成裂痕,裂痕终将演变成不可跨越的隔阂与鸿沟。 听罢太宰华父的劝说,宋公不仅没有冷静下来,反而更加恼怒起来。他沉声说道:“太宰大人是宽仁之辈,此事还在为那个匹夫说好话。可太宰大人却不知,那匹夫这些年来对太宰大人是如何的不留情面。” 正中下怀。 太宰华父要的便是这个效果。 他与大司马两人不和已久,互相都在对方背后说过不少坏话。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彼此的评价才显得不那么客观。 今日若是太宰大人一味地把罪责都推给大司马。宋公确实会对大司马怒火更甚。可等到他冷静下来后,便会对太宰的话产生怀疑。 那样一来,即便宋公对大司马心存疑虑,也会因为这是太宰挑拨的而有所保留。 相反,太宰大人此时逆向为之,在宋公对大司马怨恨不已之时为大司马说话。不仅不会让宋公改变对大司马的态度,反而会让宋公更加确信太宰的说法。 虚者实也,实者虚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