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气象(一) (第1/2页)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 “汉王要称帝了!” 一则消息如同龙卷风一般瞬间刮过华夏大地。 汉元年十一月初七,中原报正式向天下宣告,汉王将于汉二年一月一在京师正式登基称帝。 至于为何是一月一,一来为开元之时,二来取意大汉朝文治武功俱是历代第一之意。 这也是刘锡命为何要先将都城临时迁到北京来的缘故,这里除了紫城,其他如天坛等全都有现成了,正好便于举行仪式。 这次登基大典,陈翊定这个门下省参知政事便是最主要的刀人。 门下省总揽王事,下设通政寺、宗正寺、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少府寺、郎官寺、卫尉寺、钦天寺。 这些全部都是以往为皇家服务的部门。 好在还有一众大明旧臣和明朝制度可以参考,陈翊定这才不至于出错。 汉二年一月一,钦天寺选定良辰吉时,太仆寺下属的尚宝司、教坊司等部门各自负责的符牌印章、乐舞等事也已经准备妥当。 一一大早,刘锡命首先派宗正寺卿刘锡禾带领宗室子弟祭拜宗庙,祭告天地,他自己也着皇帝冕服前往太庙祷告。 京师的百姓也早早地被发动起来,将各自门前的大街打扫的干干净净。 太常寺还下发了数万面小型国旗,将整个京师打扮的鲜艳多彩。 等到吉时一到,修整一新的皇极前鼓乐齐鸣,刘锡命从皇极中走出,走上大汉门再次向天祷告,同时将集议院的决议向天献祭。 曹变蛟等人为此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大阅兵。 随着刘锡命一声令下,两万名汉军将士踩着整齐的步伐从大汉门前大街走过。 “皇帝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与此同时,全体大汉官员在太常寺的引导下,走过金水桥进入紫城,分为文武列成两列。 等到刘锡命在大汉门上祭告完毕,从御道上走过时,文武群臣齐齐高呼万岁。 进入到皇极中,群臣再次山呼万岁,刘锡贤清朗的声音便在大中响起。 “朕自起兵以来,先克伪西、伪顺诸逆,再破满清蛮夷,幸得天佑,得以保全华夏。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凡四川、两湖、山西、陕西、江南、闽粤、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于汉二年一月一告祭天地于燕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汉,建元元武。 定天京为都城,改京师为北京,以为陪都。 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北京,册封谢氏为皇后。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随着刘锡贤口中的登基诏书念完,苏谨带领群臣再次朝拜。 “大汉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跟着,守卫紫城的军将士也跟着高呼起来。 “大汉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音直上云霄,响彻天下。 从今天起,这天下就是大汉元武朝了。 皇极御座上,刘锡命正襟危坐一挥绣袍,“众卿平”。 “谢陛下” “天下德政自汉而始,如今本朝再立大汉旗号,当为天下人所知。朕今决定,以汉高皇帝立国之时为算,以为汉元纪年,今年便为汉元1848年。 从今往后,天下录事为书皆当以汉元纪元为凭,辅以前朝正统或本朝各皇帝年号,以今年为例,便是汉元1848年,元武元年。” “高皇帝建国之前,则称为汉元前,例如秦始皇帝登基,便是汉元前45年,其他以此类推,便可使天下之事一目了然。” 苏谨激动地持笏拱手,“陛下圣明,此汉元纪元一出,天下人无论贤愚皆可知古往今来之事矣。” 皇极中的群臣也是全都动容,尤其是黄宗羲等人,他们是知道以往计算历史时间是有多困难的。 历朝历代的年号等十分复杂,就算写出来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