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求学路上  (第1/2页)
    东方刚起鱼肚白,陈子云在几个爷爷奶奶的陪送下。    一路走到村口小溪边,准备前往武昌郡。    因为还有十几天就要开春了,那是武昌书院招生的日子,所以他得提前动身。    南郡虽说挨着武昌郡,但是石头村却在南郡最边缘的地方。    隔着两三百里路。    就是日行二三十里路,也要十天才能到达。    山路多艰,耽搁路程是绝对可能发生的,所以有必要提前几天出发。    ……    一路上几位爷爷奶奶,不停地跟陈子云说着,要照顾好自己的话语。    张承德给了陈子云仅有的十两金子、和半块玉佩。    告诉他,到了武昌书院,把玉佩交给一个叫郭时风的人。    金子则要藏好,不要给别人见到,也不要乱花,以为急用。    六子早在村口等着他们。    陈子云往回望着几位目送他离去的老人家,心中无奈。    人生在世,又有谁能事事如愿呢?    大多数人都是身不由己。    村口的小溪。    小溪旁的大树。    几位慈祥的老人。    还有家中的小院子。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在此刻定格。    *    他走了,离开了那个养育他的地方,有着家人关怀的地方。    走在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上,心中虽有彷徨…    但脚步坚定。    …………    “子云第一次出远门吧?”    就在陈子云思绪飘飞的时候,旁边传来了六子的声音。    六子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身高差不多六尺,皮肤黝黑,品相敦厚,是王四的孙子辈。    六子十几岁的时候,跟村里第二批离村的人,去到了武昌讨生活,后来碰上茶楼掌柜。    见他机灵,便招来做活,一做就是几年。    刚好前段时间回乡探亲,准备开春出发。    王四找到六子,让他带上陈子云上武昌郡城,只说陈子云是去武昌投亲的。    陈子云拱手道:    “是啊,多谢六子哥带上我。”    六子咧着嘴笑道:    “没事,都是一个村子的,互相照应,应该的。要是肚子饿了,就跟六子哥说,我这干粮多,路上寻点野味果子,不怕被饿着。”    石头村的人,从小就跟着大人上山打猎,熟门熟道。    只有陈子云像个小媳妇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就是摇头晃脑死读书。    自从陈子云受伤之后,不跟村里的小孩玩,别的小孩以为他记仇。    搞得大家都不好意思约陈子云玩耍,正好遂了他的意。    陈子云虽然才十岁,但灵魂加上前世却已经近三十了。    虽然他内心的成熟没有表露出来,但他也不想整天跟一群小屁孩待在一起。    *    一路无话……    他们可不是去郊游,而是要徒步赶两三百里的路。    其中有山路、有水路,能省一口力气是一口。    加上陈子云年幼,体力跟不上六子。    虽说是乡下孩子,但一天下来走二三十里路也是累的他怀疑人生。    好在习惯是个好东西,几天下来,山路他们一天走不了十几里。    但是官道却是好走,陈子云慢慢地已经跟得上六子的脚步。    这样下去,平均一天二三十里,十天赶到武昌郡城没什么问题。    一路已过石头山,夷道县。    他们没有进县城,而是一路向东直奔武昌郡。    路上六子偶尔能捕到几只野兔来烤,虽说没有味道,陈子云吃的很不习惯。    但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    这时,六子拿出干粮,边啃边说道:    “前面就是渭河,过了渭河再有几十里地就到武昌郡城了。    你投奔的亲戚住在哪里?入城后我送你过去。”    “六子哥,到了渭河之后,我们怎么渡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