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三年修习  (第1/1页)
    第二天,陈子云来到张承德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摆好了书案。    见陈子云到来,张承德看着他说:    “从今天起,你要多加一门功课。    但是这门功课,我只能教你皮毛,老头子我也是门外汉,你要自己悟,能明白多少是多少。”    张承德说罢从案上拿起一本,陌生的书籍。    对于这本从没见过的书,陈子云很好奇。    因为张承德有多少本书,书名叫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子云,你首先要做的是,将此书内容熟读于心,然后自行感悟。明白吗?”    “好。”    “兵道强胜    昔日燕王问其师曰:‘兵道何如?’    其师答曰:‘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燕王又问曰:‘若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王师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和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张承德朗朗而诵,陈子云也摇头晃脑地跟着读。    以前陈子云跟读的时候,是不晃脑的。    但是张承德发现之后,就要求他在朗诵的时候,脑袋要小幅度的画圈。    一开始陈子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后来他才慢慢知道,这个时代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脑袋小幅度的晃动,可以自己掌握停顿的尺度。    而如果用现代的方式,整个身子端直不动去朗诵古代的长篇诗集,绝对会使人昏昏欲睡。    ……    朗诵十遍之后,张承德又要求陈子云抄写十遍。    随后再教陈子云修身律己之道。    *    如此日复一日…    春夏秋冬…    年复一年。    三年过去,    陈子云今年已经十岁。    这段日子每天的功课只有两门。    一门是修习自身,一门是张承德后来拿出来的那本古兵书。    在这期间他得知,这本书来源于巴东刘氏。    具体怎么得到的,张承德没有讲。    全书一共有五篇。    第一篇讲的是治国守土,合纵连横之术;    第二篇讲的是如何用兵练兵、兵种配合的方法;    第三篇是讲择兵选将;    第四篇是兵器应用、阵法变化;    第五篇讲的是在用兵时,对于各种地势的应对策略。    全书没有太多的文字。    但陈子云却觉得博大精深,变幻无穷。    他早已经将此书背的滚瓜烂熟。    张承德偶尔会说到他对这本书的感悟。    陈子云却没有过多的深究他的感悟。    以他前世加上今生的认知。    陈子云认为用兵在于奇,在于变!而不在于墨守成规,走前人脚印。    治理地方则不同,不能变来变去,不能下重症猛药,有句名言说治大国犹如烹小鲜正是此理。    张承德现在已经不再给陈子云上课。    他跟陈子云说自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主要的两门课程对陈子云已经倾囊相授。    学前启蒙陈子云已经习有所得,兵法之道他自己也当不了老师。    张承德将兵书送给了陈子云,说是让他自己去悟。    *    时间匆匆,年关已至。    村子里的妇人们开始清扫房屋,磨刀霍霍向鸡羊。    在外归来的青壮们,带回了爆竹、符纸等物,用来驱山鬼,辟山臊。    小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满村窜上窜下,欢天喜地的点爆竹、讨口彩。    这个时代的过年,没有太多团圆、喜庆的意思,主要是为辞旧迎新、祛病辟邪。    *    陈子云家    小院中    “杨婆子,菜洗好拿过来。”    说话的是陈子云奶奶。    张承德和王四在炖rou,陈子云在帮忙打下手。    “哎,马上就好。子云娃子,你去帮你奶奶生火,不用管这两个老头子。”    杨婆婆拿着菜篮,边走边说。    “好我这就过来。”    ……    年关的最后一顿饭,村民基本都是集中在一起吃。    但他们几家距离其他的村民家都比较远,几位老人懒得走,所以每次过年都凑在陈子云家。    ……    很快,饭菜备好,大家入席而坐后,张承德率先开口,说道:    “今年的留宿饭还是老样子,就都留在李婆子家门口好了。”    另外两位老人点头应是。    所谓留宿饭,就是这一顿饭不能吃完,留下一些,吃完饭之后放到门口,意喻去旧纳新、去贫就富的意思。    席间,张承德肃然道:    “我想让子云去武昌书院求学,学成之后也好步入仕途。李婆子你怎么看?”    陈子云奶奶闻言惊讶道:    “书院?    好是好,可那不是要交很多银两?    再说了,就算有银两,也得有门路啊。”    “哎呀我说李老婆子,他老张以前不老是吹嘘自己能耐大吗,他既然这么说了,你且看他如何。”    “正是正是,武昌书院好啊,整个魏地九州,也就那么几家书院。”    王四应声附和。    张承德大包大揽道:    “无妨,我有朋友在武昌书院能说得上话,这事包在我身上,别的不用管。”    这时王四看向陈子云道:    “这样的话那子云娃儿你开春就要动身了。正好村头六子在武昌茶楼干活,回头我让他领着你上路。”    “可是奶奶一个人在家…”    陈子云欲言又止,张承德早就跟他说过这回事,他也表示愿意去,但事到眼前他还是心有不舍。    杨婆婆顿时怒其不争道:    “家里我们几把老骨头互相帮衬,碍什么事?    你只管好好读书,别说这没用的。别人想去,还求不来呢!”    陈子云奶奶眼角湿润,劝道:    “是啊孙儿,奶奶虽说也想你时时在身边。    但奶奶更希望你能有个好前程啊!    奶奶不想你一辈子窝在石头村,像那井底的蛤蟆。    听奶奶的,安心去吧,家里不用担心。”    …    席间几个爷爷奶奶谈论着这件事,陈子云一言不发,低头吃饭。    大家看他沉默,只当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要离家,心里不舍得也是正常。    陈子云最终没有说出要留在村子的话。    他看得出来,这几位爷爷奶奶都不简单。    为了几个爷爷奶奶的期望、也有为了自己。    *    身逢乱世,未来漫漫,若祸事当头,一个村夫小民,何以自保?    等大家吃完后,他盛好剩饭。    行至门前,轻轻的倒在了地上。    去旧迎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