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临高1628_第三十五章 盐场(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盐场(一) (第2/2页)

、外交、军事等部门,组长谢成,31岁,应用化学专业,来自化工部,副组长杨茂才,来自陆军部,29岁,陆军上士士官退役。

    金牌港到盐场只有八公里左右,虽然道路条件很差,但是在履带式全地形车面前完全不是事,十五分钟就到了马袅盐场。

    马袅盐场的村子叫道灶村,因用海水煮盐得名,明洪武二十五年之后逐步将煮盐改为晒盐。据资料显示,道灶村有丁1200多人,人口五千多人,是临高数一数二的大村落,每年产盐两三百吨。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临高连续三日地震,马袅盐场陷于大海。万历三十四年和万历四十一年再次发生地震,马袅盐场再次损毁。

    车辆在道灶村口停下,留下两名陆军士兵看守车辆物资,其他十几人徒步进入村子。

    进村的泥土路坑坑洼洼,一行人不停的变换行走路线以绕过坑洞,钟庆文不禁吐槽道:“这路也太差了,都不知道修一修。”

    谢成呵呵笑道:“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来修路。”

    村子里房屋破败不堪,大多数是石头土坯房,也有一些竹屋,很多土坯房坍塌了不少,看样子地震的创伤还没有恢复。

    “怎么一个人都没有看到,人都去哪里了?”楼珍珍东张西望看了一会嘀咕道。

    “估计都躲起来了,去敲门看看。”

    钟庆文一连敲了几家门都没有人回应,“这怎么办?一个人都不出来。”

    大家也没什么好办法,谢成想了想道:“要不换女同志去试试,女同志比较有亲和力,戒心没有那么强。”

    楼珍珍自告奋勇的道:“我去,让你们看看本小姐的魅力。”楼珍珍长的挺漂亮,皮肤非常的白皙,瓜子脸,明眸皓齿,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酒窝,虽然出来工作没有穿裙子,但是上身穿着时髦的牛仔衬衫,下身牛仔裤,脚下一双运动鞋,扎着马尾辫,非常的俏皮可爱。

    楼珍珍清了清嗓子,敲了几下门,用临高话问道:“请问有人在家吗?”

    不知道是不是楼珍珍运气好,还是她的声音真的有魅力,第一家就开了门。出来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蓬头垢面,衣服上到处打着补丁,一股异味扑面而来,楼珍珍捂着鼻子赶紧跳开。突然又觉得这样不礼貌,又讪讪的放下捂着鼻子的手,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那中年男子第一次看到如此穿着的女子,虽然感觉很怪,但是还是觉得非常漂亮,一时看呆了,也不知道说什么,愣愣的呆在门口。

    这时钟庆文走了过来,道:“这位老乡,请问这里是道灶村吗?”

    中年男子这时才回过神来,看到钟庆文的一头短发,身上还背着一杆带刀的火铳,下意识的以为是倭寇来了,但是听到熟悉的临高话又镇定了下来。有些结巴的说道:“是的,这里就是,请问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钟庆文和蔼道:“请问老乡怎么称呼,我们是从海外归来的大宋后裔,前段时间刚刚来到临高,我们要建不少房子,这次过来是招工的。”

    “小人陈来福,两位快请进屋说话。”

    钟庆文道:“那就打扰了。”钟庆文和楼珍珍一同走进了屋内,还不忘给远处的谢成使个眼色。

    进入屋内光线昏暗,没有任何装饰与家具,真正的家徒四壁。陈来福找来两条破凳子请两人坐下。

    楼珍珍摆摆手,说道:“不用客气,你也不用害怕,我们不是海贼。我们是大宋后裔,从海外归来的。”

    陈来福就是个不识字的农民,虽然听说过宋朝,具体没什么概念。陈来福刚要说点什么,这时从里屋跑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拉着陈来福的衣袖齐声哭道:“爹爹,我饿!”

    楼珍珍看到两个孩子头发黄黄的,瘦的可怕,真的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没有一点rou,如同电视上的非洲难民。看的楼珍珍心酸不已,她赶紧打开自己的背包,翻出两个法式小面包,打开了送到两个小孩手上。

    楼珍珍母爱泛滥,温柔的道:“吃吧,很好吃的。”

    两个小孩怯怯的接过面包,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几口就吃下了肚子。楼珍珍又要去包里翻吃的,钟庆文连忙拦住道:“他们现在不能吃这些东西,饿久了的人,不能一下子吃很多,消化不了,只能先喝点粥。”

    两人齐齐看向陈来福,陈来福怜惜的看看自己的孩子,留下两行眼泪,哭道:“家中断粮已经好几天了。”

    工作队出来带了不少的大米,楼珍珍赶紧跑出去,让谢成他们去搬一袋子大米过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