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三章 人心可鉴(两章合一) (第2/2页)
部上缴完毕。 一副你们随时可以下令开仓送缴。 其他县或多或少又欠朝廷粮食的知县们,齐刷刷看向出风头的吕县丞。 有人不屑,有人不信,有人认为会宁太锋芒毕露并不是好事。 会后。 各地知县们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去聚餐了,和黄龙府的上级官员们一起。 唯独没有人唤住吕县丞。 吕县丞坐在车上,笑着摇摇头: 不叫他拉倒,手头一堆事儿,忙不完,回头知县从乡下回来又会对他皱眉。 以为他还是从前那个他吗? 最近早就想清楚了。 他品级低,真没必要脑子削个尖的四处钻研、 能给这位六品的宋知县伺候明白就行。 要是伺候不明白那位,假使能傍上四品大员又如何? 他的主管官员宋知县要想按死他,不说他好,不让他动,别人一点招也没有不是? …… 黄龙府尹陶大人,手边摆着会宁缴粮账目,一边翻阅,一边也在心里琢磨宋福生这个人。 偶尔还和亲信说两句。 比如: 宋知县是不是故意不来的,感觉受了委屈? 他会不会将会宁贡品变成黄龙贡品这事传话给陆家? 柳将军那里暂时倒是无所谓,柳将军不在府中,可陆家那里…… 亲信对这两个疑惑给出分析: 有可能是故意不来。不过,大人,他委屈什么,传话给陆家又如何,这在哪里也说得过去。会宁不属于黄龙吗?没有黄龙府的支持,会宁能做成什么。 陶府尹闻言一笑: 是啊,他大概是太在意宋福生和陆家的关系而一叶障目了。 稍稍放下了心。 亲信又告知陶大人,他之所以分析是故意不来,是因为听府中管家说,夫人找了马老太,哦,也就是宋知县的娘亲。 “找她作何?” 夫人听闻宋知县的娘亲得大长公主看重,一直想找机会见上一见,最好能多多联络。 然后真是出于好心,知晓宋知县的娘亲在寻门面,提出府里有一门面正空着,倒是可以一起做些什么,宋知县的娘亲却婉拒了。 陶府尹对这事一无所知,最近缴税太忙,这是头回听说: “噢?” 是的,拒绝了,且那老太太的态度…… 当晚,陶大人特意歇在夫人房间。 要不然他只有初一和十五才会歇在夫人这里。 陶夫人详细地告诉夫君: 说那老太太给她个软钉子。 她这面还没有说出什么,那面就话里话外,点心买卖和宋知县无关。 说什么无非就是以前穷苦出身,干活干惯了闲着难受,趁着还能动,才弄出点心买卖想挣点养老钱,给孙女挣个出嫁买卖傍身,变着法的说,这是闹着玩的,无所谓干大干小,更无所谓铺面大还是小。 那不就明白了吗? 什么不在意买卖干大干小。真不在意,来府城做什么,只在会宁开一家店不就可以啦? 就是不想合伙。 陶大人听完后,心里越发的不舒服了。 下级比本官靠山硬。 本官做决策时,要防着下级别越级奏报。 本官这个上级,竟要私下分析,一个官阶比本官低几级的知县是否心存不满。 长此以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看来宋知县有陆家做后盾,又有柳将军的配合,是真不将他这位上级放在眼中了。 两日后。 就在宋福生身穿大棉袄,站在一群村民中间笑着说:“这石锅真不赖,买不起铁锅的就买它”时,皇宫织造办的官员也将黄龙贡单呈了上去。 皇上就命杨明远找出会宁奏折。 杨明远找完呈上,“回皇上,微臣没有寻到会宁奏折,只寻到黄龙府的折子。” 同样伴在皇上身边的丁坚,闻言笔尖一顿,心想: 呵呵,有人要倒霉啊。 黄龙府的折子,要是直抒是会宁呈上的贡单,是会宁知县如何,哪怕是只提一嘴,黄龙府发现会宁如何如何,那一切都好说。 但要是不提,就有意思了。 要知道那位杨状元,早就将这事在皇上那里捅开了。 应试赌约赢铺子,当初都成为京城官员间的笑谈了。 过后皇上也知晓了,听说有询问过缘由,得知杨状元钱钱钱的不是为自家,这才将杨状元召用。 丁坚眼神闪了闪。 果然,他听见皇上被气笑的声音了。 且皇上还将折子递给那位杨状元,让看看这折子的书写方式熟不熟悉。 丁坚一听,偷偷挑下眉,心想: 难不成,黄龙那位邀功的官员,是对照着宋知县的折子抄写的? 那也太懒啦。 你倒是改改词再说是自己的呀,怎么能如此不小心? 那位官员,你不知晓宋福生乃天子门生? 你当天子门生是空话? 你当皇上不了解自己学生的叙事方式? 你当皇上要是没见过宋知县的文章,能随随便便就下诏称为门生? 到底是你太懒,还是你认为皇上很忙会注意不到这些“小事”? 杨明远看完奏折,看到陶府尹的名字,没有提及宋福生,脸上波澜不惊。 还告诉皇上他熟悉,这是宋知县的叙事风格。 宋知县那人是什么风格呢。 皇上,杨明远,丁坚,见过宋福生文章的人多少都有些了解。 宋福生其人讲实际。 例如奏折中漂亮的松花石,他用大量的篇幅,不是讲这种石头摆宫里有多赏心悦目。 而是讲经过多少次试验,发现磨刀有多快。 又有亲身上战场的经历,更是能讲明白磨刀石有多么能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那一看就是还有一肚子话没说完的样子。 估摸是连制造、采买,朝廷该怎么给会宁百姓干活钱,分发、配备那一套都想抒发见解来着,就是篇幅不能过长,也或许是不敢直接在问安的折子里提实际问题在罢了。 和那份贡试卷差不太多的写法。 黄龙的那些官员有哪个去过前线?有几个亲眼见过士兵手中的钝刀? 没有此种经历,都写不出来这一套一套的。 皇上看眼杨明远,心中想着宋福生。 宋福生却又是幸运的。 朕至少知晓是他在做实事。 而那些不为朕所知的好官员呢。 当天,皇上在议事时,请大臣们喝了黄龙府送来的蜂王浆。 又让大臣们品鉴松花石砚,末了,皇上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是会宁特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