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四章 让我做你的眼睛(两章合一) (第1/2页)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正文卷第七百九十四章让我做你的眼睛大臣们议完事,向外走。 在御前行走的丁坚和杨明远,低头向他们恭敬行礼。 走出的大臣,是整个皇朝各部的最高执行官。 他俩低头间,只能看清各位大臣脚上的皂靴。 议事阁里,眼下只剩皇上、陆丞相和吏部尚书。 杨明远和丁坚在外间,作为小秘书,隐隐约约能听到几句。 这几句话,可是让两位年轻人,当即内心波涛汹涌起来。 “不足一年又如何。” “朕算是看清了,有的人,朕给他放在哪里都放心。” “而有的人,倒是合乎你们讲的规矩。却在任数十年,不如人一年。” “朕要讲什么规矩?谁给朕设的?” “朕要的是,这天下,黎民百姓能……” 吏部尚书:皇上,老臣只是想说,本朝还从来没有过而已。 丁坚听到这里,看了眼杨明远。 发现杨明远脸上毫无波动。 他就不服气了。 丁坚心想: 装的比他还像。 实际上,杨状元,你心里很激动吧? 宋福生可是你状元游街时,当场跪地认下的恩师,你恩师都要破例被高升了,你能不激动? 而且你听听吏部尚书那话,本朝没有出现过此例,惹的皇上还挺反感。 那话说明什么?说明你恩师不是要被提一级半格,他很有可能在任还不满一年,就要迈进四五品的行列。 只有越级提,才会让吏部尚书向皇上搬出规矩。 不足一年啊,丁坚心头火热。 宋福生明明和自己是同届科举,但升迁路却要给他远远甩开,这要有多得圣心才能做到。 圣心,才是天下为官者最趋之若鹜的。 此时此刻,丁坚认为只有一句话,才能形容他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那就是:表弟,你可真会挑岳父。 思考这些时,丁坚一直在观察杨明远。 当里间陆丞相也在吏部尚书之后表态不太赞成时,丁坚终于捕捉到杨明远偷偷攥了下拳又松开。 他立时就在心里乐了: 嗳,这就对了嘛。 你怎么可能比我装的还沉稳。 是不是正在心里恨陆丞相和吏部尚书多事啊? 呵呵,不要担心。 陆丞相于公于私都要拦一拦的,但你要是仔细分析分析皇上那个人,就会发现,皇上一旦下定决心,谁拦得住? 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你恩师啊,我表弟他准岳父,升迁这事算是定下了。 杨明远在攥过拳头后,也想通了这一点。 宋叔在会宁还不足一年,土贡又才运来,比起吏部尚书大人的劝解,陆丞相说的话,皇上应会考虑。 一切都才开始,至少要再稳一稳才会动,这样才是对百姓对宋叔都好的事。 再一个,是他自己分析的。 如果这时候宋叔动了,那才叫这份政绩宋叔不过是牵个头,后来人接了一摊现成的。 要是不动,给坐稳了,将来会宁越好,宋叔才会越好。 因为到那时,无论宋叔身在哪里做官,这份政绩都会跟着他走,履历里有会宁县浓重的一笔。 所以说,这份升迁令,应是至少半年后才能下来。 一年半载,两年,哪怕像他们一样过三年才下来,真不算什么。 毕竟是要越级提。 不过,三年的可能性不大。 杨明远想通就放松了下来,心情非常好,不再为陆丞相拦着升迁而为宋福生遗憾。 放松下来就看了眼丁坚。 又扭过头看一眼。 丁庶吉士在瞧什么,他身上有哪里不妥吗? 杨明远对丁坚微微一点头。 咳,丁坚被抓包后,是低头接着装忙碌。 …… 当日下衙后。 这个皇朝真正的高门府邸先有了行动。 在大臣们心中,皇上不会说废话啊,派出心腹盯着还未营业的会宁特产店。 其他高门又盯着他们的动向。 那位和杨明远赌约输出铺子的翰林院小子,竟被祖父和父亲叫进书房特意问话。 陆丞相是在路过会宁特产店时,让落了轿,看了几眼。 国公府的老夫人停下喝芝麻糊的动作,望向夫君,好一会儿才说:“你拦着做什么。” 老夫人最近性情有些变化,连陆丞相都有发现。 可能是皇朝只差没收复南方和以前不同。 也可能是孙儿二次受伤,致使老夫人不想再走低调沉稳路线。 稳什么,还要怎么稳。 她甚至反思过自己,她一个堂堂的皇家大长公主,今上仅剩的姑姑,从今上只是普通皇子时就站出来扶持,是不是在教养子孙时出了什么问题。 才会让她的儿子,她的孙儿都毫无皇家出征风范。 就因为没有自持过高的皇家风范,在外带兵才会和兵卒吃住一起,才会像那些毫无背景的将领一般,以命博前程。 那身上的伤无数。 她怎么就没教过儿孙,真用不着。 陆夫人就是在老夫人不高兴时进的院子。 陆夫人是从娘家听说的,见到婆母问过是真的?那公爹有没有回来讲,皇上要给升迁到哪里? 老夫人没什么耐心告知道:“如若升,自然是当地的府尹。” 陆夫人惊讶的一下子瞪圆眼睛。 六品变四品,哪怕黄龙府的府尹职位低半格也是从四品。 这这这,之前没有七品过渡,直接做了六品知县。 眼下,指日可待,又要不经过五品就迈进四品。 陆夫人很是高兴,这是头一次彻头彻尾的对宋家满意。 为自个儿子。 要知道那宋福生很是年轻。 再这么跳着升,那她儿将来在朝上,或许有一日,祖父和外祖父年纪大了都不在文官队伍里了,但又出现了岳父。 与此同时,丁坚和杨明远作为御前行走的小秘书,活多,才下职。 杨明远出了衙门急匆匆就要走。 丁坚坐在轿子里却突然叫住他:“我猜你,是要去镖局?” 杨明远一点头。 “能否进一步说话?” 这是第一次,丁坚主动和杨明远打招呼。 离皇宫有些距离的胡同里。 轿子外,站着几名丁坚的小厮在左看右看。 轿子里面,丁坚在和杨明远说着如此这般那般。 哪般呢。 丁坚在提点杨明远。 你可知,皇上今日的行为是在带头提松花石砚?松花石要成御砚了。 皇上为何要带头炒红它呢。 丁坚在心里猜:皇上要走一步看三步,可能是不想给会宁百姓为兵部制造磨刀石的钱。 目前国库吃紧,没法让采办处向会宁拨款。听书包 炒红它,让全天下的人趋之若鹜,最好到一石难求、价格高昂的地步。 然后宋知县那个人,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懂得,有些话就不用明说,皇上不能白帮忙。 会宁特产甭管是谁的,宋知县都要想办法拿出炒红的那些银钱,贴补给当地百姓为军队制作磨刀石的钱。 而宋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