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八章 谁能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两章合一) (第2/2页)
见皇上他对您!” 宋福生急忙用手捂住杨明远的嘴,堵住杨明远要说选拔时一定是出了岔头的话。 这里隔墙有耳,小点声。 同时眼神复杂和杨明远对望,在心里摇头,还是太过年轻。 年轻人啊,终于知道你是怎么成为黑马突出重围的。 你这是借上我光了。借的我心情挺复杂。 可你怎么就不想想,在殿试前,我已失败,成了落榜者,你怎么还敢拿前程做赌? 进士和同进士,相差很大,一个是正妻一个是姨娘,就不怕落个和我一样的下场将来后悔吗? 至于其他的细节,宋福生没空审杨明远,“你快点换官服,我先出去。” 吏部大院里。 当宋福生出现那一瞬,换好官服的新科进士们全愣住了。 林守阳回眸定住:“……” 听说这位落榜了,结合孟学士被叫进宫被圣上训斥,各高门已在传,科举恐是出了岔头。 那时候他就想过,岔在珉瑞老丈人头上了吧,他又不是不知晓宋福生的实力,爆冷门落榜。但还是很意外会出现在这里,还是六品官服。 探花,丁坚,是对宋福生点头一笑,主动打了招呼。 五十多位住陆家别院的举人们,惊讶的盯着宋福生官服,合不上嘴。 过一会儿就围了过来,“啊?啊?” 宋福生本人都不知道这些人在啊啊什么,他更不知晓该怎么回答,就和这些人一起露出发呆发愣的笑呗。 至于其他进士们,他是谁呀? 我知道。 谁呀? 状元跪的恩师。 废话,我也认了出来。 啊啊,我又认出来了。 说。 发传单那个,千里马,让咱们搬家找他。 谁问你这个了,老兄。 问的是他为何身穿高于状元品阶的官服,出现在咱们这些新科进士里,明显是和咱们一拨的。而榜上、大殿还有刚才游街却又为何没有他。 那不知道。 按品阶。 按品阶? 宋福生尴尬,因为大家急忙给他剩在了最前面,连杨明远都站在他身后。 出发。 宋福生作为打头的,他得问问啊:去哪? 步行去承德广场。 承德广场这里。 此时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三百零一旗帜迎风招展。 好些围观的老百姓都被组织来了这里。 当宋茯苓挤啊挤,挤到最前排,看到她爹一身官衣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三百名新科进士那一瞬,嗓子瞬间哽住。 钱佩英还以为闺女没看到老宋呢,喊着:“闺女啊,你看你爹在那呢。” 正兴奋着,因为小全子已经与他们提前告知老宋被授官。 钱佩英刚要抓女儿的手让对老宋挥一挥,就扭头看到女儿正低头偷偷抽泣。 一副不想让人看见的样子。 钱佩英不管别人怎么看,一把就给女儿的肩膀揽住,拍着宋茯苓的肩膀,眼中也含泪道:“娘知道,你要强。你爹没考上,你嘴上说没事,实际上火了。” 米寿前一瞬还在宋富贵的怀里笑着指宋福生,那是他最骄傲的人。 扭头一看jiejie和姑母哭了,下一瞬眼泪就噼里啪啦落了下来: “姑母,jiejie不是上火,jiejie是窝火。我这么小,都窝得慌。” 连宋富贵看着远处大步流星走在最前方的宋福生,眼圈也通红着。 富贵抱着米寿笑着哭。 望着一身官服,看起来闪闪亮亮,正带领一帮人向前走的宋福生,心想: 这才是真的福生。 是他家里九族的福生。 是那个甭管到何时都很牛逼很厉害的人。 瞧瞧,还没有正式开始,宋福生的家人们,就在周围百姓的议论声中哭成一片。 这就是此次科举过后,新选拔的官员? 科举为啥,不就是为选好官嘛。 是啊是啊,别小瞧这些官员,多少年后,这里的人备不住能出相。 你们感没感觉出来,圣上这次很重视? 那是自然,那哪是很重视,那是非常重视。 这是恢复科举的第一届,也是圣上登基亲选出的第一届官员,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宋福生一身青色官服,跪在最前方。 他的身后跪着三百名进士。 有状元,有榜眼、探花。 更有从各地一场场科考中,厮杀出的佼佼者们。 “奉天籍人士宋福生,破卷通经,内身修明,怀仁慕德,力顾大局。 其性之义,其行之良,翰墨奇香。 卿乃朕自擢,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乃天子门生也。 此次国之取士,进士之科,殿试卷也出尔之手。 兹特授予宋福生,会宁县,知县。品阶六品。” 宋福生攥拳的手松开,不是修书啊?是知县,媳妇闺女,你们听到了吗?我美梦成真了。 宋茯苓一下子就哭着笑开,和她爹很同步,对钱佩英道:“娘,我爹美梦成真了。” 钱佩英:不是,六品知县?还有六品的? 是,这也是宋茯苓特别高兴的地方。 本朝目前共收复河山再加上原来的,共有八百多个县。 而六品知县只有仨。 一个是京城宛平知县为六品。 一个是曲阜孔子家乡知县为六品。 最后一个就是这北方边境大县会宁,等同于有的城池,属于特大县级市,为官六品。 让宋茯苓感觉特别骄傲的是,即使不提本朝,就提清时,那时地域非常辽阔,一千三四百个县里那时也才四个六品知县。 也就是说,她爹这个六品县令,甭管在哪个朝代也极其少有。 与此同时,圣旨仍在继续。 授官,给宋福生正名后。 圣旨里还有对即将要奔赴各地各衙任职官员的殷殷教诲,对这一批科举选出官员的殷殷期盼。 皇上在圣旨里说: “望你们德、能、勤、绩、廉,不愧百姓对你们的信任。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永恒不忘的铁律: 正大光明。 钦此。” 宋福生带着三百位面露动容的新晋官员们,齐声喊道,震破天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