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第1/4页)
很奇怪。 比起大唐诸将,身为名将的苏大为,比任何其他将领,都更注重士卒,更重视人命。 旁人只道苏大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么多年一直保持不败战绩。 但没人知道,在苏大为看来,自己的战功,是无数将士用热血换来的。 每次战役,苏大为固然指挥若定。 固然做好了情报侦察,做了充分的预案,审时度势,战略得当,战术合理。 可若不是麾下将士们信任。 去为苏大为的命令卖命。 哪有那般容易的胜利? 纵然是不败的苏大为,哪一场战斗,不是靠下面麾下士卒拚死杀敌换来的?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名将掌控大局,做出方略。 将士们按苏大为的意志,去奋力撕杀。 在苏大为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 但在其他唐将看呢? 站在这个时代,有时人命只是个数字。 底层百姓皆如蝼蚁。 对于士卒的牺牲,或许唐军大将会遗憾,会惋惜。 但绝不会有任何一员将领,有苏大为那般,对士卒生命逝去那样痛惜。 这是一个后世人的灵魂,看待生命的态度。 大非川之败的薛仁贵。 雪夜奔袭的苏定方。 战高句丽的李勣。 哪怕是驻守西域的裴行俭。 都有一颗名将之心。 所谓名将之心,那就是把情感从战场抽离,从不以兵卒士伍的死伤,去动摇心境。 慈不掌兵。 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为上将军。 苏大为与这些名将不同之处在于。 他虽然也知道这些道理。 但在心底深处,始终留有一份慈悲。 今日一同并肩作战,我们便是兄弟。 对敌人,当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严酷。 对兄弟,当祸福与共。 你们为我征战,是对我的信任。 我也要对得起你们这份信任。 所以在历次出征回长安后,苏大为面对李治,谈的第一件事,便是士卒的待遇,战功的兑现,战死者的抚恤。 对他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今日积石关下,若大唐铁骑敢向他冲锋,发起冲击。 哪怕是昔日袍泽,苏大为不会有任何犹豫。 你若以我为敌。 我便以敌人视之。 这是原则。 但这些将士,这些士卒没有。 而是挥刀自残。 这种举动,比任何方式更残酷,也更有效。 这是在苏大为心口上剜刀子。 正戳中他的软肋。 他痛惜,这些战友没有把血抛洒在战场上,却因为自己,而做出自残之举。 篝火光芒明亮。 温暖的温度和饭食的香气,好似冲淡了空气里的血腥气味。 众将包裹好伤口,在积石关中石屋内,围坐一圈。 居中的是苏大为。 就连萧嗣业都坐在下首。 仿佛苏大为才是这里的主将。 这一幕,就像是回到了战场上。 回到了当初征吐蕃、征高句丽的场景。 就算是萧嗣业,资历虽老,在苏大为战功面前,仍屈居其下。 居移气,养移体。 苏大为端坐上首,冷眼扫过全场。 所有被他目光扫过的人,都下意识低下头,不与他的目光相触。 “呵呵,好得很,你们真有出息。” 苏大为的声音很冷。 这一刻,他又变回了那个指挥若定,那个万军中执掌生杀的名将。 大唐行军总管。 冷厉的目光,从一个个人身上扫去,仿佛要看透他们的血rou,看透他们的灵魂。 “说吧,是谁的主意?” 没人敢吭声。 但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像左右顾盼,装傻充愣的萧嗣业看去。 “萧嗣业,我猜就是你。” 苏大为继续冷笑:“薛仁贵和程名振没这样的心思,自残是你想出来的。” “咳咳!” 老狐狸脸色微变,大声咳嗽起来。 不过,也不是被戳穿后尴尬,他这年纪,人老成精,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借着咳嗽,脑中急转,再抬头时,已是一脸肃穆:“我这也是为了你,也是为了诸将士。” “好一个为了我,好一个为了诸将。” 苏大为手轻轻抚在桌上:“今天你若不给我一个说得去的理由,我保证让你后悔。” 面前的桌案,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说完。 陡然崩解,裂成碎片。 碎片又被揉碎,化为灰烬。 这崩解,从桌面,一直蔓延到桌上的鲸油灯上,所有的一切,都化为芥粉。 只有围坐在四周的将领,不伤分毫。 这手精准的控制力,与匪夷所思的破坏力,看得萧嗣业眼皮乱跳。 贼你妈,当初就不该接这个活。 就应该装病装到死。 心里后悔不迭,他挥了挥自己包裹得跟粽子一样的左手:“我若不自残,回去如何面对陛下?我不伤自己,便得向你挥刀,你若是我,你怎么选?” 这话,令苏大为一愣。 我竟无言以对。 向苏大为举刀,死。 向自己举刀,伤。 那还是砍自己一刀算了。 在李治那里,也算有个交代。 见苏大为沉默,萧嗣业暗自松了口气。 却见苏大为突然道:“你若伤自己我也不与你计较,但你竟教唆军中效仿,呵呵,你这是做甚?你这心思,当我看不出来吗?” “呃……” 萧嗣业两眼一翻,甚是无语。 他幼年跟随隋炀帝,后随萧皇后入东突厥,贞观九年回国,领突厥部众,累转鸿胪卿,兼单于都护府长史,曾招降薛延陀部,参与讨伐西突厥、高句丽、回纥。 一生战功赫赫,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偏在这苏小子面前,竟然有一种有力难施之感。 你把苏大为想得很厉害吧,但有时又觉得他的心思根本就不是所谓厉害。 不合这时代对厉害人物的定义。 只是想法往往出人意表。 你说他不厉害吧,但他又一次次把事情做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如今又是大唐修炼者中的顶点。 这样的人物,太过复杂。 也只有萧嗣业能把握到一丝。 利用苏大为心中对战友袍泽之情,反将一军。 “萧嗣业,你可知你将来还有一劫?若干年后,你将征突厥,并因丧师辱国受重罚,不死,也必流放。” 苏大为双眼盯着萧嗣业冷冷道:“我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但因为你今日所为,我不会再帮你,提醒你一句,算是仁至义尽。” 四周的空气,一下子寒冷到极点。 所有人,只觉背心生寒。 没有人以为苏大为是在开玩笑。 若是旁人,可能是在胡说八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