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_第九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第2/4页)

  而那些高门贵人,随随便便都能占地千顷。

    甚至连那些沙门胡佛,都广占良田。

    只有大唐的百姓,无法从一次次战争胜利中,分到一点利益。

    变了啊,许多东西都变了啊。

    宰相,圣人,你们高高在上,看不见吗?

    罢了。

    就当为了薛仁贵。

    为了大唐百姓,最后再出战一次。

    吾师苏定方病重。

    总不希望,他像历史一样,死在军中吧?

    也不希望,仁贵经历历史上的大非川之败吧。

    这些事,我替你们来扛。

    吐蕃,日后的雪域高原。

    果然是不好打啊!

    虽然早早准备了“红景天”,准备应对高原反应,但大军费尽千辛万苦,艰难跋涉,还是很难适应。

    一路上不知病倒多少。

    足足花了九个多月,才到达武威。

    这可怕的遥远路途。

    然后……

    战吧!

    一次次精心谋划,一场场情报收集,一次次博弈,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啃下来。

    这次征战,太不容易了。

    代价,也太惨重了。

    身边的袍泽不知多少倒在征吐蕃的路上。

    许多军中中下层将领,自己熟悉的面孔都消失在这一役。

    连赵胡儿他们也……

    为此,阿史那道真差点真的就翻脸了啊。

    好不容易打破吐蕃。

    但是,该来的始终会来。

    苏定方,还是在最后时刻,突然病亡。

    扶着老师的灵柩,苏大为开始返回长安之路。

    可不曾想,入蜀之后,又接到朝廷的旨意。

    将他行军总管一职撤去。

    令他入蜀中黄安县为县令。

    李治,果然还是那个李治。

    论帝王心术。

    李治从来没输过。

    怎么办?

    被撤熊津都督时没反。

    被撤都察寺卿时没反。

    总不能在眼下,这种局面下反了吧。

    苏大为变得无比顺从。

    好像是被磨平了一切棱角。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或许是吧。

    对着巴山楚雨,他内心对聂苏,对柳娘子的思念。

    又有谁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不干了。

    再也不干了。

    蜀中治疫,是他为这个大唐,为圣人李治,也为武媚娘阿姊,做的最后一件事。

    在心里,他已经决定,做完这件事,便要不顾一切,回家,回家。

    他累了。

    身累,心更累。

    大唐,是圣人之大唐。

    非苏大为之大唐。

    他身为唐人,无意去推倒大唐,去做亲者痛,胡人快的事。

    但他也真的累了。

    就到这里吧。

    一次次带着希望,一次次希望破灭。

    他终究意识到,想要改变这个时代,凭自己一人,永远不可能。

    而大唐,也或许并不需要自己的改变。

    做皇帝?

    不是没想过。

    但也只是想想。

    那不是除掉一个李治就可以的。

    而是要从上到下,将所有的秩序、人,血洗一遍,重新整合,才有可能改变成自己的东西。

    那不光是杀人就能办到的。

    而是要做深入的社会改革,权力重组。

    否则只会无穷无尽的撕裂下去。

    要么自己成为全大唐之敌。

    要么自己一怒血洗朝廷。

    然后大唐各州分裂,军阀权臣四起,群雄逐鹿。

    然后胡人再一次乱华。

    有意思吗?

    若这么做,今后数十年,自己就被绑在那张龙绮上,为这个帝国千千万万子民,耗尽每一滴心血。

    最重要的是,不会有人感激。

    所有人只会在背后戳着他的脊梁喊:看,那个暴君,那个篡臣!大唐并无失德之处,圣人李治乃有为明君!他这个叛逆之臣。

    是的,那是一定会出现的。

    天下民心,天命还是在大唐啊。

    哪怕历史上武则天另立武周朝,但武则天最后还是得还政于李唐。

    为何?

    天下这么大的事,是一个人能干完的吗?

    真到哪一步,只怕身边兄弟,第一个会跳出来反对。

    与自己决裂。

    与其这样。

    不如就维持现状吧。

    他认命了。

    带着防疫之法,带着堆肥之法,回到长安。

    是他对大唐,最大的善意。

    也是他的仁心。

    做到这一步,立德立功都有了。

    也算不枉穿越到大唐,历练这十八载吧。

    只是,后面的事,谁能想到呢?

    他的地位是超然了。

    权柄是更重了。

    圣人与武后也更倚重了。

    但是这一切,和小苏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所有这些纷乱的念头,从模糊到清晰。

    直到心神回到眼前此刻。

    苏大为向着面前关切的李淳风、丹阳郡公李客师,还有袁守诚长声叹息:“为大唐,我已做得够多了,那种推倒一切重来的事,对我没有意义。”

    “洛阳之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大为牵起一脸担忧的聂苏,握了握她柔软的手指:“我就想带着小苏,重走一下当年走过的路,还望郡公成全。”

    “成全?”

    李客师抬头,苍老的眼中闪过一抹怒其不争的怒意:“臭小子,我们三个老道已经黄土半埋脖子了,纵是我们成全,洛阳那位,他会成全吗?”

    众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李客师与李淳风、袁守诚,三人都是道家宗师级高人。

    虽然年岁已大,但心性非常人可比。

    哪怕真的大限已到,都是以一种豁然达观之态来面对。

    并不会去畏惧生死。

    但是,李治不同。

    这十八年来,李治的为政手腕非常厉害。

    削平长孙无忌,收拾关陇和山东贵族。

    外平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吐蕃、西域诸胡。

    内平高门贵姓,门阀士族。

    朝政虽然时有迭宕,但始终能安然渡过。

    四海平定,万国来朝。

    天可汗之名,实至名归。

    乃封禅泰山,称天皇天后。

    但是,到了后期。

    特别是近一两年。

    从移都洛阳之后。

    很明显,李治有些不正常。

    甚至将朝政丢给武媚娘,自己在宫中觅地潜修。

    以图续命。

    很明显,李治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

    他怕死。

    任何英明雄主,到了末年,都会有昏聩之举。

    并非是他们不明白。

    而是人真的到大限将近之时,心态崩溃,心性大乱。

    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