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第1/4页)
李淳风与李客师,都是朝中重臣,永远也不可能说出那种大逆不道的话。 只有袁守诚会。 空气为之凝结。 李客师白眉微皱,欲言又止。 李淳风沉默下来,眸光凝视在苏大为的脸上,似是想从这张脸上看出心意。 苏大为一向平静的脸庞上,此时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虽然在极力掩饰。 但确实是在变化。 这变化来自内心的各种念头。 改朝换代吗? 不是没有想过啊。 初来大唐时,他自然不敢如此想。 刚开灵成为异人时,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那时只是想抱紧武媚娘这条粗大腿,然后混个安逸生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赚点小钱,日子就这么过下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自认自己若在后世,只会湮没在人群中。 但是在这大唐,他在那个位置上,环境推着他不断前进。 要么就是力挺武媚娘。 要么,就是被长孙无忌给弄死。 能怎么办? 只有一步步往前走。 征突厥。 镇百济。 灭了倭国。 野心念头,也就不可避免的有了。 人总是一步步走到那个位置,才会有那种念头。 身在军中,在大唐的体制内,他看到许多不理解的现象。 也许对唐人来说,这是合理的。 可他不是啊,他体内,毕竟还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 他不明白,为何现在立了军功,不但没有封赏,反而会有打压。 为何战死之人,家属却得不到救济。 太多为这个帝国流血流泪的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赵持满,就因为他与长孙无忌有着亲属关系。 被处死,还要暴尸示众。 王方翼,因为是王皇后的亲族,就被发配西域。 太多太多了。 不是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吗? 但他能说什么? 他是武媚娘的好阿弟。 他本身就是这关系的受益者。 当自己背后的靠山,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时。 苏大为真的迷茫了。 甚至他自己,也感受到来自大唐皇帝李治,那若有若无的猜忌,提防。 终于,在任熊津都督时,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就拿,倭国练练手吧。 这个后世华夏之敌。 把它用后世教员的经验,彻底改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势大好。 不是小好,是大好。 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 苏大为亲手在倭岛扶植了一批亲唐派。 并且以“不良人”为组织,灌输给那些投靠的武士、破落户,以荣誉,以对大唐的忠诚,效死之心,给他们一个上升的阶梯,机会。 整个倭岛,属于倭王的旧贵族阶层被彻底打破。 新兴的势力在崛起。 终成燎原之势。 成了,要成了啊。 到了这一步,苏大为也情不自禁的动了那个念头。 那个一开始偷偷想过,但又被压制在心底的念头。 那就是…… 把这星星之火反哺大唐。 会如可?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却也无比诱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大唐长安,皇帝李治的一旨调令。 熊津都督苏大为,即刻卸任,由刘仁轨接手防卫。 能怎么办? 那时的纠结,痛苦,谁人知道? 眼看到希望,但又不得不放手。 那时的他,根本没有与李治扳腕子的可能。 若敢提出反唐,镇守百济和倭岛的大唐府兵,第一个会举刀砍向他。 没办法,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家底太厚了。 大唐正统的观念,太重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治乃有为明君,怎可叛唐? 那时动手,没有任何可能。 只会连累所有人。 包括远在大唐的柳娘子、周二哥、高大虎、尉迟宝琳、程家、丹阳郡公…… 有太多人太多关系了。 放弃吧! 那一夜,无人知道,苏大为是以怎样的遗憾与失望,离开倭岛。 离开那个被他“改造”过的地方。 梦想,不重要。 家人的平安,亲友的平安最重要。 大唐安定的大局,最重要。 不可做那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想改造大唐,甚至只是变革一小部份,胎死腹中。 但是结束了吗? 并没有。 回到大唐,苏大为想以另一种方式,劝说李治。 于是在朝堂之上,在满朝宰相与李治当面,苏大为说出自己的想法。 府兵制、马政,至少为那些为帝国流过血的战士们,争一争利益。 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更好的路。 但是,失败了。 站在后世人眼光,每说出一句看法,便被当朝宰相无情的否定,被李治否定。 帝国有帝国的利益。 在帝国的利益面前,有些个人的小利,无法兼顾。 也是必须舍弃的。 他无法反驳宰相们说的话。 那种被宰相带讽刺的抨击,和鄙夷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内心。 “你不就是个武夫吗?” “哪里懂朝政?哪里懂朝廷的大局?” “退下吧。” 还有更多的话,更多的想法,不吐不快。 然而,也没有说的必要了。 这条路走不通。 那么,再找其他的方法吧。 用商业改造大唐? 或许还有另一条路。 情报系统。 用都察寺,用情报,来纠偏,将大唐这辆快速前行的战车,稍稍校正一下轨迹吧。 至少,至少让“大非川之败”,不再发生。 让大唐的盛世,国运,延绵得更久。 让华夏的百姓,再多享几年太平吧。 然后…… 都察寺寺卿一职被撤。 呵呵,厉害啊。 厉害啊我的陛下,圣人。 当真是厉害。 每一步,都走在前面。 苏大为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概。 李治的眼光之毒辣。 自己已经尽量低调了,尽量在隐忍了。 但每一次,这位看起来笑眯眯的,一团和气的,越来越胖的圣人,那双眼睛,都能看透迷雾。 看到自己前面。 把自己前面的路给堵上。 随后就是征吐蕃。 那时的苏大为已经累了,也厌倦了。 他真的想把一切都抛下,再不管这堆烂摊子。 只有在体制之内,才能亲眼看清楚,这庞大的帝国,兵制、民政,是以如何惊人的速度走向疲惫与衰老。 垄断、兼并。 军功再无可赐之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