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_第217回 初入家门聊汾酒 相谈甚欢何所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回 初入家门聊汾酒 相谈甚欢何所求 (第2/2页)

感觉到她是一位情商极高的人。简短的交谈过后,阿姨又去厨房忙活了。趁着这个机会,我把给刘云父母和弟弟带来的礼物拿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刘云的父亲似乎并不看重我带来了什么,而是独自点燃了一颗烟,打开了电视和VCD影碟机,带着我看起了电视。时至今日,我都记得当时他看的这个电视连续剧是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年羹尧命令与大内侍卫打架的手下士兵切下左手,并给了每个人3000两白银的补偿,以此来震慑九阿哥带来的大内侍卫。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经历一段特殊旅程,记忆是特别深刻的。《雍正王朝》的这个桥段也从那时开始,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

    我一边陪着刘云的父亲看电视,一边和他聊着大清雍正朝的这段历史。众所周知,由于明清两朝与现代距离较近,因此有大量的史料和文物存世,便于后世的史学家进行研究和考证。在这种大背景下,清朝许许多多的宫廷斗争都会被现在导演和编剧拿出来演绎一番。别说这些导演了,就连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会根据当时的历史人物品头论足。当我依托着康雍乾三代的历史背景,说出我也是满族,是正宗的镶黄旗瓜尔佳氏的时候,刘云的父亲很感兴趣。他惊诧的说:“小关,我真没想到你是满族,你会说满语吗?”别看我是满族,但是我真的不会满语,而且在我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任何的民族色彩。我只是在闲暇时,研究过一些简单的满语。所以,我告诉叔叔,我们的满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走向衰微。用满文记载的清史资料,也正逐渐沉入历史的长河。满族的语言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到上世九十年代末只有黑龙江部分老人还能够说满语。但是,目前随着满族青年民族意识的觉醒,学习和使用满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其实,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即为满语,但由于锡伯族民族语言保留较好,造成满语一时被认为是锡伯语。也许是我对自己民族本就粗浅的了解,勾起了刘云父亲的兴致,我们的话题便越聊越广,从家庭聊到社会,从工作聊到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在交谈间我们渐渐的找到了一份相逢恨晚的感觉。

    既然是打开了话匣子,那就真正的进入了我的强项。善于表达并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我,无论对方提及哪一方面的话题,我都是可以陪聊一阵子的。上午的时光过得很快,刘云去帮mama做饭,而我则是陪着未来的岳父聊天。快到中午了,门铃响了,刘云的弟弟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在刘云的介绍下,我才知道这位是刘云的一位舅舅,听说我这次来山西,他是专程从太原赶来的。故事讲到这里,有人又该问了,你这话说的有毛病,怎么还刘云的一位舅舅呢?我这话没毛病,他的确是刘云舅舅中的一位。这个国庆节长假,最让我增长见识的就是山西人酒量和刘云怎么就有那么多能喝的舅舅。刘云帮着mama忙活了一大桌子饭菜,她的舅舅打开了那两瓶珍藏多年的汾酒,拿起来就要给我倒酒。我哪能让长辈给我倒酒呢,赶忙抢过了酒瓶子,为刘云的舅舅倒酒。我目测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没有四两也差不了多少,我礼貌性的倒了多半杯。结果,这位实在的舅舅挑理了,他笑着问道:“怎么你们东北人喝酒都是半杯吗?”半杯?当然,我们也有半碗的时候,这不得看看这杯子有多大吗?面对着舅舅的质问,我没有多说话,笑着给他倒满了一杯。然后,我又要给刘云的父亲倒酒,没想到的是,叔叔对我说:“我不怎么能喝酒,你给自己倒满了,剩下的给我和你阿姨。”没办法,我只好倒满了我眼前的这一杯,等我倒完,这瓶白酒似乎真的不剩下多少了。刘云的mama看着我倒满了眼前的这杯酒以后,担心的说:“小关,你要是喝不了就别喝,这看起来也太多了。”到了这个份上,我就是喝不了,我也不能说了。不过,阿姨的话让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

    我把剩下的汾酒给刘云的父母分好,她弟弟最近好像得了鼻炎,正在吃药不能喝酒。刘云的父亲此时端起了酒杯对我说:“我们家非常欢迎小关的到来,别的先别说,我们先喝一口。”听到了喝一口,我真是长出了一口气啊!他要是说咱们就干了吧,那我估计这洋相就出大了。这一口就好说了,抿一点儿也是一口,半杯也是一口,不就是随意嘛!可是我高兴的太早了,刘云的舅舅端起了酒杯对我说:“一口没有标准,我们来定个量吧,小关你说!”我拿着杯子,没有片刻的迟疑,非常大方地说:“按照我们东北的标准,一口就是一拇地。”所谓一亩地就是一个大拇指的距离,表示喝了一大口。一听我这么说,舅舅才开怀大笑,说道:“好好好,一亩就一亩!”不要小看这一拇指的距离,这说明了刘云的家庭也正在逐渐的接受我这个陌生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云的父亲对我说:“我打算明天带着你和刘云出去玩,山西的旅游景点很多,有五台山、绵山、晋祠等等,不知道你想先去哪一个地方玩....”

    本周第一更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一回的故事讲到了我初次到刘云家,见到了她的父母。说起来喝酒真的是一次考验,有人说酒品就是人品。饮酒往往见人之真性情。有人对酒有深情,饮酒只是寻求个人陶然之乐,醉后酡颜浅笑,很能给已醉或未醉的人逗趣,语言不多,但酒一入肚,反应极快,妙绪如环,满座无此君不乐,这是酒人中的上品。前文书我也说过酒后众生相,不过在后文书中,我会给大家讲讲蛀虫喝多被大领导调戏的喜人场景。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