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之龙_第二十三章. 古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古蛇 (第1/3页)

    龙神历21376年的1月,入侵阿斯登岛的蛮族和他们在北地的习俗一样,回到冬季营地窝冬度寒。进入这个岛屿生活的第四年,蛮人们已经将此地建设成一个地域广大的领地。业火之子中来自大陆的人类成员,引入了撒加塔伊诺的经验和技术,在若干地区建立起代表文明的城镇村落。其中最初登陆地,已是一个拥有港口、市政厅、商业街及各类手工作坊,北地各族人员约五千的城市,统辖着包括奴隶在内周边六万多人口的生活。业火之子的组织中心,便驻扎在这座城市。

    毕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这里的建筑主要以木制结构为主,并间杂有北地铺草或毛皮的低矮窝棚的营帐和茅屋。但作为以少量精锐入侵数以十万计的原住民国家,城市的防御体系是最先也是资源最优地建造起来的。高达十厄尔的城墙,整体呈并不怎么规则的椭圆形,东西长南北短。以原木、巨大魔物的骨头为柱,采用两层夯土的结构。底下一层高三厄尔,宽二十厄尔,夯土中夹杂了石块和卵石。上面一层宽度减少到十厄尔,顶部缩小到五厄尔,截面为梯形。墙体每隔二十厄尔树立有一个木制塔楼,由弓箭手、投石手和业火之子的祭司轮流看守。一旦有外敌进攻,他们将率先向那些不智的敌人投射火焰和箭矢。城墙的四个方向都建有城门,业火之子的建筑师还为城门修造了类似瓮城的双重城墙架构,最大限度防御敌人的突入。

    西面的城墙向着海边延伸了两百多厄尔,与一个港口要塞相连。港口要塞到港口和木头栈桥还有两弗隆的距离,除了最大型的龙船,其他船只上岸后需要拉上这么一长段的路才能存放到要塞和城市之间的存放区。至于蛮族远征到此的最大助力——至少一百厄尔长用北地千年古树制造的龙船,只好仗着据说在海水中都能维持百年不腐不朽的船体继续在港口硬抗了。天气较暖的时候,蛮人还会驱使奴隶到海里给这些船清理外壳的贝壳生物。由于在阿斯登岛上迄今没找到可以替代的材料,这些船随着今后的征战必定是越来越少,直到退出蛮族军队的序列。

    冰钓柯洛克,业火之子的十二术士之一,正行穿过城市的东门。这座城,已被大祭司赐名为弗斯伊格尼斯(Fons-ignis),意既源火之城。城里的居民包括北地大部分蛮族种群,除了自视实力最强而表露出独立倾向的绿皮奥格兽人,每个部族或聚居在城市周边,或派遣代表常驻于此。柯洛克看到街道上有背着猎物或渔获的蛮人,面目猥琐不知在兜售什么的地精,头脑简单不打仗就只能充当搬运工的食人魔和海象人,甚至还看到几个搭了简陋铺子正在打铁的矮人。而这里的人类也不都是脖子里挂着铁圈、额头烙了部族印记的奴隶,不乏阿斯登人或从大陆来的商人由凶悍的护卫簇拥着穿行在城市中。柯洛克听大祭司说过,战争中永远少不了追逐死亡的乌鸦,而这些人形乌鸦的所作所为要比黑色双翼的乌鸦都要污秽丑陋。但我们需要这些乌鸦,包括前者和后者,不是吗?——柯洛克想到蛮族大军这五年来获得的武器、铠甲、铁锭、粮食、布匹、药剂等补给,而那些难以携带的战利品也都变成了随时能换好东西的金银圆片,觉得大祭司这句话还真是一针见血。

    弗斯伊格尼斯城内用夯石压平的道路,经过一冬的积雪和千百次踩踏,夜晚又冻得坚硬,早就变得坑坑洼洼的。对居住在有数百年历史的城市中的帝国人来说,这完全是蛮荒不开化的表征,然而柯洛克看来已是一项显著的提升。他那雪地猿毛皮制作的靴子,踩在道路一侧相对较硬的路面,嘎吱嘎吱的声响伴随着冰屑的飞溅,让他回想起在北地的日子。这些道路,至少不会像苍白的雪漠,把他导向未知的死亡。

    业火之子的教堂,正踞座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中央。占地广大的一座三层楼房,用粗重的原木搭建的外墙支撑着多层茅草的尖顶,无疑是城中最为显目的建筑。这座传教、住宿兼议事场所的房屋,代替了那用大量毛皮缝制的帐篷。柯洛克与门口穿着红色白色相间的皮甲的守卫微微颌首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在对方默然的注视下走进了教堂。作为业火之子直接掌握的武力,这些守卫与狂躁、散漫的蛮人和兽人不同,被严酷的军纪所束缚着。被称为苍焰的这支部队现在有约一千人,是十二焰祭司从各部族中选拔完全接受业火之子教义的信徒,并经过苍焰仪式强化体能,再由第四祭司柯克塔(Choctaw)——在人类军队中长大的蛮族之子——训练整肃而成的精兵。在北地早期的统一战争,以及入侵阿斯登的战争中,苍焰多次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就其参与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独扛瑟布顿阿格拉数万军队的围攻,阵亡四分之一的情况下依旧维持住战线的表现,连奥格兽人都为之叹服。而凝聚其强大实力的,正是北地少有的纪律性。

    “水晶龙神创造了这个世界。然后她转身离去,只留下光辉和折影。”

    宽敞的殿堂内,传来大祭司悠远的叙说声。柯洛克记得这篇故事,是创世首章。各族都有部族起源的传说,米喀尔大祭司用类似的故事进行传教,很容易就获得北方各族的认同。柯洛克还知道,如今无论兽人还是蛮人,抑或是居住在温暖的南方自以为文明的尖耳朵、圆耳朵,都接受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祗创造了世界的说法。

    “光与影并非和睦,水晶龙神离去的一刻,祂们便开启了战争。战争持续了无数个千年,将业火散播到各处。火焰带来光明和温暖,在黑暗中留下摇曳的重影。生命由此诞生。”

    柯洛克此时恰好出现在大厅的入口。他看到十二祭司之一、之四、之八和之九。他们这十二个首徒,自从踏上阿斯登土地后就没聚首过。米喀尔大祭司也看到了他,微微点头示意后,便继续讲道。

    “这段说的是——水晶龙神之后,光与影是最初的元素龙神,祂们的对立是命中注定的。为了争夺对世界的控制权,他们在无垠的大地上掀起了山峦,或崩裂造就地陷峡谷。组成世界的元素从岩石泥土中被榨取出来锻造龙神的武器。那些轻的飘入空中,重的隐入地脉,水和盐灌满了海洋,火焰和浓烟笼罩了一切。龙神的战斗是如此激烈,龙神的鲜血泼洒在大地和海洋中,孕育出灵魂和万物。”

    柯洛克默默地找了个地方坐下。米喀尔的讲经始终那么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就像这段,世界万物不是创世神的作品,而是光与影矛盾对立的结果,这就容易引申出的善与恶、生与死,诸如此类的话题。这些不但实际存在,也更容易引起潜在信徒们的共鸣。

    “生命,既战斗。光明与黑暗,炙热与严寒,生存与毁灭,皆为瑟塔蒙之本质。当光沉湎于至高之幻想,影隐没于至暗之神秘,世界孕育新的龙神,再次掀起新的战争。古蛇收割生命,数万万灵魂凝结起神格,终有三位燃起神火。于是至暗者编订秩序,放逐余者,分割诸界,斩断封神之路。”

    米喀尔并没有就这段加以解释。他又念诵了另一段:“历万年,瑟塔蒙终又回复往昔繁荣。然,业火阴燃,战乱预兆又起,此乃新神祗的胎动,抑或世界更新之际?业火之子,瞩目观之。”

    “柯洛克,你对此做何解?”大祭司指了指入口处的冰钓。

    在众人瞩目下,柯洛克平静地回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