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乐毅传 第四十六回 (第2/2页)
的密林中,然后他召集身边随从数人,回头向雁门方向快马驰去。 此时日暮西沉,天色已将晚。雁门关魏军守将见有数骑快马奔驰而来,连忙发问。卫鞅见了,笑答道:“我便是秦国大良造卫鞅,素来与魏将军交情深厚,现有书信一封在此,可速速送与你家将军。” 说完后,他搭弓射箭,一箭射到城上去了。 守军拿起箭来一看,见上面包扎有白羊皮一张,上面有字,连忙跑去送到魏昂手中。 魏昂听说这书信是出自卫鞅之手,倒也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拿过细看,上面写道:魏公子果然用兵有方,卫鞅败得心服口服。我二人本是密友,之前各为其主,不得不战。如今我既然认输,且已将大军遣回国去,不如我二人找一清净之地,把酒言欢,叙叙往日之情,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魏昂见了,问那军士道:“卫鞅送信时,带了多少人来?” “只有随从数人。” 魏昂听后,来回踱步了好几圈,想道:那卫鞅身为秦国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带随从数人前来邀我赴约,可见一片诚意。既然如此,我不可无礼。 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于是两人商议好时间地点:自雁门往西三十里处,景色甚好,明晚二人只带贴身随从,就在那里相聚,不醉不归。 第二日,魏昂隐约觉得这事不妥,又派密探数人前去查看。过了大半日,那几人先后来报:“未见有秦军踪影,再往西去查看时,大队秦军撤退时留下的痕迹尚在。 魏昂听后,暗叫惭愧,深深觉得自己心意不诚,便不再去细想其中是否有诈。 当日快到黄昏时,他依照约定,只带了几名随从出城而去。临走前,他又嘱咐副将道:“你等小心守城,不可轻出。”副将听了,连连答应。 出关往西过去三十里地,魏昂向前看时,卫鞅果然只带了几名随从已在道上相迎。魏昂不再多心,二人携手走入早已备好的营帐内,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酒过半巡时,突然外面有大片的喊杀声传来,魏昂大惊失色,连忙起身想要逃走,但这时,几万秦军已从四面八方包裹了过来。 魏昂见逃无可逃,怒斥卫鞅道:“你这小人,用此毒计害我!” 卫鞅笑道:“将军放心,我家主公爱才如命,定会重用将军的。” 擒获了魏军主帅后,卫鞅趁着夜色,当即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雁门关。魏军主帅不在,副将等人又压不住阵,当即大乱,被秦军破关而入。 几日后,魏惠王得知王弟魏昂被擒,秦国已破关而入的消息后,几乎绝望。他弄清了事情原委后,当场大声痛骂卫鞅阴险狡诈,不守道义。骂完后,他悲叹一声道:“错在寡人,当日没听公孙相国之言……唉,悔之晚矣。” 半个月后,秦国联络楚国一起大举发兵攻魏。楚国历来与秦国交好,那楚王见魏国身陷困境,同意秦国所请,也派出大军由南向北攻入了魏国境内。魏惠王急于征调兵马前去对付楚国,只得竭力与秦国媾和,并答应割让半数的河西土地给对方,只要求将公子昂速速交还。卫鞅与秦孝公商议后,同意魏王所请,但土地照收,人没放……(在这之后,公子昂直到老死,一直被留在了秦国。) 一年后,卫鞅见魏国已奄奄一息,不足为患,便自作主张,单方面撕毁与楚国的同盟协议,率领大军突袭楚国西北部。楚国正忙于与魏国交战,措不及防,因此很快西北边境的商、於(今陕西省洛商一带)等地都纷纷失陷。秦孝公得知这事后,一边修书送去楚王那里告罪,一边赶紧将这些土地都封给了卫鞅——商鞅之名传诸后世,正是为此。 商鞅得了商於一带大片封地后,见自己玩弄诈术的水平不下于治国的水平,很是得意,哪肯和孙膑一样功成身退。不久后,重振了秦国声威的秦孝公含笑而终,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年轻气盛,极度厌恶擅使诈术的商鞅,刚好有人诬告商鞅谋反,便下令捉拿他。商鞅千辛万苦逃到魏国,求魏惠王庇护,并许诺会尽心相助魏国重振雄风。熟料魏惠王见了他后,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不杀他,只是下令魏军军士将商鞅绑了逐回秦国去。商鞅被赶回秦国后,只好躲回封地真的起兵谋反。一个小小的商於怎能与强势崛起的泱泱大秦抗衡?很快商鞅兵败被擒,遭受了“五马分尸”的酷刑。而且,由于其生前在秦国大力推广“连坐”之刑——即一人犯罪,祸及全族,整个“商氏”一族也被满门抄斩。 一代名臣,大秦帝国的奠基者,最终落得了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可叹。不过,他的去世对秦国的继续强盛却影响不大。因为在他死后,秦惠文王下令道:商鞅谋反,因此遭诛;其颁布的法令本无错,还是照原样施行便是了。 ——此时是公元前338年,魏国先后于马陵、河西两地遭受致命打击,一蹶不振,秦、齐二国独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