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终于事发 (第1/2页)
杨中侍目送杨国舅离去,手中却多了一件东西,一份托他转交给杨太后的庚帖,踟蹰片刻,打开红纸写就的庚帖。 上书杨家祖上三代身家,以及杨家大娘子的名讳排行、生辰八字。 更为要紧的,底下多了八个字,‘命格极贵,良缘天定。’ 这八个字,直接让杨中侍眯了下眼,他身为内侍,身处宫廷,相比于外人,对‘命格极贵’这四个字更为敏感。 合上庚帖,放到宽大的袖子里,杨中侍转身往东暖阁走去。 珠帘半卷,屏风入画。 听到动静,杨太后转过头来,看了眼杨中侍,“你和他说了二娘的事?” “哪能呀?” 杨中侍忙否认,没经过杨太后的吩咐,他哪会胡乱说话,“国舅今日进宫,应该是有事要向娘娘回禀。”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 “他说了什么事?”杨太后问道。 杨中侍取出袖中的那份庚帖,双手奉送给杨太后,“他让奴婢把这份庚帖交给娘娘。” 杨太后面上略带几分疑惑,接过打开。 啪地一声,帖子很快合上,扔到了几面,杨太后眉目微睑,沉声问道:“你看过了?”虽是问,但语气中带着笃定。 杨中侍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抬头望去,想要从杨太后脸上察觉到更多信息,却正对上杨太后质问的目光,忙地垂下头,应了声是。 “你信吗?” 声调平淡,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情绪,但杨中侍记得,从昨晚圣上来弘德殿,尚书令张婴离宫起,杨太后就开始不对劲,所以此刻,他不敢轻易回话。 良久的沉默,这沉默的气氛令杨中侍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今宫里一片祥和,轻松融洽,让他差点忘了杨太后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性子。 “孤不信。” 杨太后冷笑出声,“孤如今的一切,都是孤拼搏挣来的,不是那些算命先生算来的。” “不去清江寺,孤就不会认识五郎,不认识五郎,孤就不会下姑奈山,不下姑奈山,孤进不了宫,也没有圣上,废不了李英娥,孤也掌不了这天下的权柄。” “所以,眼前的一切,都是孤一步步走出来的,都是孤拼来的好局面,谁也别想毁了,包括圣上也不行。”说到后面,语气中已多了几分狠厉。 旁边的杨中侍听了,心头禁不住一颤。 只见杨太后拿起案几上的庚帖,“你把这帖子给国舅还回去,让他给孤熄了痴心妄想的念头,与其想这些没影的事,还不如把心思放在教导大娘和二娘身上,一个生性懦弱,一个自作聪明。” 一听这话,杨中侍忙应声唯,赶紧上前接过庚帖。 “你现在就去,反正他还没走远,”杨太后吩咐一句,又道:“记着,把孤的话也给国舅带到。” “奴婢明白。”杨中侍回道。 然后,转身离去。 杨太后看着案头堆着的奏折疏义,张婴昨日已给她挑了一部分出来,她拿起一本,上面还有张婴的批注,她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来人。”杨太后喊了一声。 候在珠帘外的女官秋桂,忙地走上前来,“娘娘。” “你去给郭端传个话,就说孤晚上要出宫,让他张罗准备一下。” 秋桂身为杨太后身边的大宫女、第一女官,只心里暗暗吃惊,并没有再多问一句,就凭简简单单的一句吩咐,就已领会杨太后的意思,领命而出。 只是刚转身,又让杨太后给叫住,“等等。” 秋桂止住了脚步。 又听杨太后叮嘱道:“轻车简行,不要惊动任何人。” 秋桂答应一声,等候片刻,见杨太后再没有其他吩咐,才走出了东暖阁,匆匆往内谒局的值班房赶去。 在宫门口处,正遇上送帖子回来的杨中侍。 “你这是去哪,这么急?” “去内谒局。”秋桂说完,又轻声提醒了一句,“娘娘要出宫,我去给郭中侍传个话,让他布置一下。” 大约不在杨太后跟前,杨中侍的惊讶,不自觉地在脸上显露出一两分来,“什么时候?” “今天晚上。” 杨中侍听了,收回了脸上的惊讶,含笑道:“那你快去吧。” 秋桂点点头,人很快离去。 杨中侍也扭身往回走,只是步子明显放缓了许多,按理说,他该劝阻一二,却又心知肚明,劝了也是白劝,反而落不得好。 在张婴的事上,杨太后从来是听不进劝的。 既如此,他还不如帮杨太后安排好一切。 杨中侍心里拿定了主意,对着不远处的小徒弟招了招手,附耳交待了几件事,然后才举步往东暖阁去。 ——*——*—— 自从翻过了年,张曦心头的紧迫感,越发得严重。 常常整日整日地待在外书房,耐着性子,听着府里的主薄幕僚谈论着朝中的政事,朝堂的格局,以及那些冗杂的公文。 从前最不耐烦看这些。 这一回,她竟然也能看进去。 甚至扮作小郎君,连尚书府她都跟着阿耶去了两回,官印与私印的位置,她都摸得一清二楚,只是因去年阿耶开府时,尚书府已进了一批人掾属,眼下正好够用,不急缺人。 府里迟迟没有再征辟属官的意思。 张曦急得上火,嘴角都起了一个泡。 阿傻的字,已经写得越发地好了,甚至临摹的笔迹,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张曦把尚书府可能对外征辟的职位,相对应的征辟文书都准备了一份,用一个带锁的小匣子装着,钥匙就挂在脖子上。 又分了好几次,才把六份征辟文书都戳上官印和私印。 因为干这事极不方便,张曦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她现在身边的人,不比从前。 除了乳母胡月还在她身边外,其余仆妇婢女,经过上次的事,已经全部换掉了,她身边现在跟着的仆妇婢女,比之前的人都死板了许多,尤其以傅姆刘氏为最。 刘氏不是张家部曲出身。 她出自沛国刘氏,夫家为颖川陈氏。 夫丧子亡后,孑然一身,与陈氏族里有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