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 迟则生变 (第1/1页)
宇文海死了。收藏本站 死在了平康里。 死得极其不光彩。 杨国舅接到下人的消息,当即就黑了脸。 死在女人的肚皮上,这就是大妹给他挑的好女婿。 不,应该说,尚书令给他挑的好女婿,杨国舅急怒攻心,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去一趟常山王府,把大女儿亲事给退了。 然后,扭头进了宫。 秦氏觉得今年家中流年不利,恶运缠身,于是跑到城外三清观,请了三清观的道长元守子来府上做法,驱逐恶运,并且给家里转运。 三清观虽在洛京城外,但对洛京城中的权贵,却颇多了解。 道长元守子原本打算推辞,这位国舅夫人秦氏,在京中的风评不好,他也常有耳闻,略知一二,只因秦氏一开口就给了二十贯钱作为做法的报酬。 这笔钱,对三清观实在是一笔巨款。 自本朝佛教大盛后,道观越发过得艰难了,生存不易。 道长元守子,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次日带了几个徒弟,并罗盘符纸朱纱等做法的工具,前往国舅府。 又一次在宫里吃了瘪后的杨国舅,也没有阻拦,心中甚至极为赞同,这两年间,府里的确没一件好事,是该转转运了。 这场做法,持续了三天。 几乎把整个国舅府,都给翻了一遍。 一场做法完成后,秦氏瞬间觉得,府里的空气都为之一新,不由对道长元守子高看了一眼,确信他真有点本事,名不虚传。 正巧手上有大女儿退亲拿回来的庚帖,于是请他给大女儿算算姻缘。 占卜算命之术,原也是道观里的一桩生计。 虽事出突然,但道长元守子还是接过了杨大娘子的八字庚帖,“大娘子的姻缘,老道需要回观里占卜,才能知道结果,如果夫人愿意,可以明日再来观里取庚帖。” “行,” 秦氏直接答应,“你给我家大娘子算一算姻缘,我再追加十万贯算命钱给你观里。”说完,亲自把元守子送到国舅府的大门外。 次日,秦氏赶了大早,赶去城门外三清观。 没有见到元守子道长本人,却在接过庚帖后,笑得见牙不见眼,看着庚帖上‘命格极贵,良缘天定’八个字时,彻底乐开了怀。 相比于后面‘良缘天定’四个字。 此刻秦氏眼里,只有‘命格极贵’四个字。 她嫁入杨家后,极讨阿家李老夫人喜欢,在阿家李老夫人面前,曾听她老人家唠叨过,宫里的杨太后,在很小的时候,有过路的道士给她批过命,批语就是‘命格极贵’四个字。 秦氏心里一高兴,又给三清观加了二十万贯钱。 仆从回去取钱时,杨国舅都觉得秦氏的疯病又犯了,秦氏当面就把大女儿的庚帖扔给了杨国舅,“你好好看看元守子给我们大娘的批命。” “可远超过二十万贯钱,这钱花得值了。” 杨国舅忙地接过,打开一瞧,当即就愣住了,尔后感叹道:“还真值了,看来宇文海那小子是个无运无命的,配不上我们大娘。” “只是大娘子比圣上大了七岁,这年纪相差有点大。”杨国舅迟疑道,三个女儿,他更看好二娘杨昭华,不仅与圣上年岁相当,而且是个有主意的。 秦氏却浑然不在意,“这有什么,女大三,抱金砖,以前我们乡下的童养媳,别说大上七岁,就是十岁也有。” 顿了顿,又道:“你把这个庚帖拿进宫去,给娘娘看。” 杨国舅想起前几日他才灰头土脸地从宫里回来,“隔些日子再说。”心里打定主意要过上一段日子才进宫。 他对宫里的大妹,也算是有几分了解。 她是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又废了先帝元后李庶人,才得以尊封为太后,她在先帝朝,位份是贵嫔,而不是皇后,这一直是她的心病。 而今,她能自己做主。 自然是希望,杨家出一位皇后。 杨家下一辈的女郎,唯有他膝下三个女儿。 杨太后虽相中的是三娘,但大娘亦是杨家女,换个侄女而已,对杨太后来说,并无区别。 杨国舅心里作如此想。 对于这件事,他格外有把握。 腊月中旬,杨家大娘的腿伤好了,已经能够下地走路,只是走得快会有点一瘸一拐,一开始,周典御与府上的疾医,以为是刚恢复过来,还没适应的缘故。 然而,几天过去,依旧如此。 周典御和贺疾医再次诊治,才判定,是因为右腿折后,留下来的后遗症,虽然骨头接上了,但两腿的长度,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所以,走得慢,察觉不了,一旦走得快,就显现了出来。 这个结果,于杨国舅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方面是因为疼爱女儿,更为主要的,是因为大娘身有残疾,还怎么进宫做皇后。 心里生气,正月里,都不曾进宫。 直到杨太后派了杨中侍来府上,他才跟着进一趟宫。 “就这么不愿意来这宫里?” 杨太后瞧着杨国舅死气沉沉的脸,想起宫里的糟心事,也同样来怒气冲冲,“既不愿意来,正好,孤也不愿意见你,你带上二娘,立即走。” 一听杨太后提起二娘,杨国舅顺口问道:“二娘怎么了?”二娘连过年都留在宫里,没有回杨府。 “二娘的心太大了,孤这宫里可不敢留她,”杨太后一提起二娘杨昭华就来气,“杨铁柱,你记着,从今往后,不要再让二娘进宫。” 她竟然……竟然敢挑拨圣上。 随着圣上年纪渐大,杨太后早就有准备,她与张婴之间的事,迟早会让圣上发现,但这并不包括,这件事由她杨昭华去告诉圣上。 她无法容忍自己人的算计,甚至恼羞成怒,“她的封号可以保留,但封邑转给三娘。” “大娘的婚事,孤以后不管,你和秦三花自己决定。”杨太后说完,又道:“退下去。” 竟是不给杨国舅说话的机会。 杨国舅整个人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但见杨太后已经起身,去了东暖阁,而杨中侍笑眯着近前来,“国舅请。” 做了一个往外走的姿势。 杨国舅正要往外走时,才想起怀里还揣着大娘子的庚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