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不破城门,不入营 (第1/1页)
(感谢光暗大神,再度支持老汉7张推荐票。感谢书友:妻妆连续两次的百币打赏。下周1开始,老汉就恢复正常更新,不再一天一更了,感谢各位对老汉的宽容和支持,让老汉存了点儿存稿,真是太谢谢大家了。) 有的人,身处黑暗之中,却心向光明。 有的人,堕入深渊之后,想的不是如何重归光明,而是如何能把更多的人,拽入地狱。 突厥汉臣,就是后者。 这是一群被孤立的人,也是一群自暴自弃的人。 突厥人称他们为突厥汉臣, 哪怕是,他们从祖上五代开始,就与突厥人通婚,为突厥人鞍前马后的尽忠效命, 他们也依然是突厥的汉臣、汉将,而不是突厥的臣、突厥的将, 一字之差,亲疏远近,便有千里万里之遥。 中原人称他们为中原遗臣, 这个遗字,到底是遗失的遗,还是遗弃的遗,至今没有定论。 几乎年年月月,都有中原大儒,因为这个遗字的真意何解?而引经据典,举证辩论。 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讲,他们已经认定了,自己是被中原遗弃之人。 百年之前,不是没有突厥汉臣、汉将,做过南返中原之事, 结果呢? 本来约定好,接应他们的中原军队,并没有出现, 十万南返的汉人,被突厥铁骑,杀得人头滚滚,尸横中原界碑十里之外。 五十年前,有突厥汉臣中的文武两巨头,秘返中原, 这一次,中原的兵马,倒是如约接应了他们, 可是回返中原之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便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软禁和监视。 他们所提出的治国、兴国良策,被认为是居心叵测之计,将其束之高阁。 他们所献出的练军、治军之法,被认为是化外夷狄的野蛮凶术,用之不祥,被扔入了废简堆中。 两位文治武功,被称为百年难遇之大才的贤臣良将, 在突厥时,官居一品,位极人臣,遇帝,可不跪,遇王,可不礼。 归中原后,斯文扫地,威武折腰, 一个身有残缺,无品无阶的内侍小黄门,都能将他们斥骂凌辱。 到最后,文典星,饥寒冻饿而死;武曲星,伤病无药而逝。 至此之后,突厥汉臣,再无一人,有南返中原之心。 这一代的突厥大可汗——阿史那裕古,继位之后,曾与突厥汉臣中的三位首领重臣,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言明,突厥与汉臣之间,始终隔了一堵墙。 若天下一统,再无突厥与汉臣之分,那堵墙,自然就会灰飞烟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焰, 当名为欲望和野心的燃料,浇筑在这团火焰上以后,疯狂和毁灭,就会无限蔓延。 徐虓没有想到,突厥汉军攻起城来,竟然比突厥人,还要厉害。 如果说突厥兵,是悍不畏死的凶猛,那这些突厥汉军,就是上赶着找死的疯子 如果不是陈卭带着一千锦州边军和两千城内的退伍老兵,及时上城支援的话, 恐怕连州港的城头,就被突厥汉军的第一轮猛攻,给攻下来了。 稳住阵角的徐虓,渐渐摸透了突厥汉军的套路, 这群家伙的战斗力,要弱于突厥人,他们最强的地方,就是带有自残自虐性质的找死。 这样的攻击方式,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挺唬人, 可是,经过了几轮厮杀,城头上的守军,逐渐适应了这种癞蛤蟆掉在脚面上(不咬人,吓唬人)的攻击方式之后, 连州港的攻防战,便再一次的进入到了拉锯战的胶着之中。 一连三天,突厥汉军,日夜不停的攻城。 伏省就像是一个赌红了眼的败家子儿一样,不计代价的,将麾下的突厥汉军,一批又一批的投入到连州港的攻城战中。 人,一茬接一茬的死, 攻城器械,一茬接一茬的坏, 阿史那飞燕带来的那些攻城器械,早在伏省接手连州港攻城战的第一天,就被全部消耗光了。 之后两天所用的攻城器械,都是突厥汉军,自家的家底儿存货。 四位突厥王子,经此一役,对伏省再无疑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