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殖民美洲进行时(一) (第1/2页)
这几年,没什么大的战事发生,无论是南方的大明还是北方的满清都在全力平息内部纷争,发展民生,以维持自身的统治。 李岩将打倒满清的时间定在了1662年,因为在那一年顺治死了,被鞑子吹捧为千古一帝、历史上仅有的、以圣作为庙号的清圣祖康熙即位了。李岩带着历史的恶趣味,就想狠狠的打击满清一番。其实也是因为那个时候,自己的实力更强,海军实力也足够承担远途奔袭的重任,直捣黄龙,在最短的时间内还金瓯完整。 说是如此,其实也是康熙登基之初,年纪幼小,没有信望,忍心不附,正是攻打的最佳时机。 因此,这几年琼州也是风平浪静之中,直到李年与1656年底回到琼州。 李年其实一直是作为朱慈烺的禁卫军指挥官角色存在的,即使朱慈烺迁都南京,李年依然是南京守备,就是南京武官方面的第一人。但朱慈烺在与李岩渐行渐远之后,对李年这个李岩的亲弟弟不免起了疏离之意。最近几年,许多事情已经是避开李年进行着。这一次,更是直接解除了李年的守备之职,被打发到广东担任广东总兵。 李年接到这个命令,第一时间来到了琼州,“兄长,皇帝这是在忌惮你呢?” 李岩点头,“朱慈烺果然还是老朱家的血统啊,容不下人。” “就担心,皇帝还对兄长起了歹心,如此,我等就不得不防了!” 见到一个一米九几的傻大个,在自己面前皱着眉头,似乎在深思,李岩突然想笑,“那常青有什么想法?” “不要看朱慈烺解除我的兵权,军中的老兄弟也多被皇帝的人替换掉了,但兄弟我毕竟掌握南京的军队多年,还是有一些棋子的,若是兄长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大可里应外合,攻取南京并不困难。”李年说完,却见李岩依然在盯着自己笑眯眯的看着,有些不爽了,“兄长,我们在讨论如此严重的事情,你却心不在焉的。” 李岩说道,“自古无情帝王家,连亲情都没有,更遑论什么友情呢?你以为兄长我什么都没准备?” 李年神情激动,虽然当了多年朱慈烺的禁卫军统领,但哪有与自己兄长的关系亲密?若是自家兄长当了皇帝,自己岂非成了王爷,那感觉岂非更爽?因此更加鼓动李岩造反。 李岩问道,“常青觉得我们即使占领了南京,取代了大明,又能坚持多久?” “兄长是担心在外的李过、李定国等人?”李年也陷入了沉思。 李岩其实比李年想的更深远。说实话,即使有朱媺娖的牵绊,即使有当初的誓言,若是时机成熟,自己当个一人独断的皇帝,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对于政客来说,誓言算什么?只是,李岩还要考虑起事后成功的可能性。答案是,几乎不可能成功,最多三成的可能性。 就比如大明另外三大将领,李岩一旦要取代大明,郑成功第一个就不答应,并不是因为他忠于大明,而是因为此人自视甚高,除了大明皇帝,不能容忍任何人能够骑在他的头上。历史上,即使是永历皇帝,他也只是远远尊奉,但绝对不会言听计从。说白了,其实就一自私的军阀。 李过与李定国二人,更是一向有主见的人,他们又怎么可能尊奉李岩建立的朝廷? 更何况,满清一向视李岩为最大的对手,李岩一旦造反,满清那还不会群起而攻之?这是用屁股都能想到的事情。 因此,李岩另辟了一条思路,其实也是自己一直以来为自己铺垫的退路。“常青,你也不用再当那什么广东总兵了,直接辞职,到琼州来,我给你安排个活干,干得好了,我们李家也就再无隐忧了,且能保家族不能说永盛,但几辈子的富贵还是可以的。” “兄长你说!”李年赶紧追问。 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下来,有多种原因,但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我华夏占据了最独特、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我们的北面是西伯利亚冰原、西面和南面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东面和南面是大海,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难以逾越的地形,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因此中国文明才能稳定发展。 但也因此,华夏也容易陷入保守的困境中,人说满清的皇帝保守僵化,但即使换上汉族皇帝,也未必会好多少,这是李岩在扶持了朱慈烺后的观感。因为,自秦始皇后,华夏就一直可以套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称号,如此,自然的让华夏统治者有很强烈的优越感,陷入保守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华夏有一个最支持内向政策的统治阶层,那就是儒家书生。有了他们,即使以李岩的强势,想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都十分困难,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被儒生用放大镜时时观察着。 【章节未完,当前页面不支持此浏览器,请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本页面即可正常阅读】4goR8KODHLBQCsJ2SKRDE9A14BD318D7442F89B345E09A876D4DD663EA7C03226AA6CFC193C5A25C2A8A6B294CDB79523265295F36F12A58F59341779C97485B566370D19E08D56E87310D401D72CCB7885C457ACFA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