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面魔鬼一面天使(二) (第1/1页)
很快,琼州的马路上,出现了一种马车。这种马车其它的都很普通,与其他的马车没什么两样,除了一点,那就是这种马车的车轮已经摈弃了木头,直接用的是金属轮毂,上面却是包裹了一种黑色的材料,在路上行走,车轮接触地面,竟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有一些试坐的人,却对马车的舒适性赞不绝口,“实在是太舒服了,完全感觉不出颠来,在车厢里,放上一杯水,甚至都不会撒。”说实话,这话有些假,一来是琼州的地面确实比其他地方要平整另外一方面,却是橡胶也起到了作用,却也没达到后世高铁的水平。虽然由于工艺的问题,一时间充气轮胎制造不出来,不过最简单的实心轮胎却制造了出来,虽然在后人看来,实心轮胎沉重且缓震差,但即使是实心的轮胎,舒适度也是远超过木头车轮吧,在此时就是神器的存在。 葡萄牙人一直在关注着琼州的动作,见到琼州路面上出现的怪模怪样的车轮,立即就推断出了这车轮所用的材料,“原来,李岩是用它们制造车轮呢。哎呀,我们真是猪脑子,明知道这材料是软料,自然可以制造需要柔软物件的场合,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不过,此时也没什么知识产权保护,葡萄牙人很自然的推出了自己的橡胶轮胎。只是,他们的轮胎是乳白色的,因为,他们很难想到要添加什么东西改善轮胎性能。 轮胎一旦面世,就激发了人们极大的热忱。没办法,追求舒适是人类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轮胎在出世的第一年,就风靡了欧亚,尤其是大明与英、法、荷、西、葡这些当世比较富裕的国家,大街上装着橡胶轮的车辆简直是随处可见。 从地利角度出发,自然是琼州轮胎主要市场在大明,而葡萄牙的轮胎主要销售市场在欧洲。然而,随着时间的转移,葡萄牙人的轮胎面临了更多的竞争。 从商业嗅觉上讲,最追逐利润的自然是荷兰人与英国人,若仔细探究,会发现荷兰人的强项在商业,英国人的强项是工业,虽然在此时英国的工业还处于手工业阶段。但长期的工业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初期工人,让英国人在工业方面处于欧洲的第一梯队。 葡萄牙人的轮胎在欧洲初一露面,就被英国人嗅出了商机。荷兰人想到的只是如何控制着轮胎的销售,而英国人却在想着如何制造出轮胎。 轮胎的秘密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毕竟,工艺太简单,无非是加压加温,融化成型即可,最艰难的一个环节竟然是寻找合适的原材料罢了。 其实,这也不难,毕竟美洲的橡胶原料源源不断的涌向葡萄牙与大明。其实,葡萄牙人是想要封锁琼州的原料来源的,毕竟,橡胶树主要集中在南美的巴西,那恰恰是葡萄牙人的控制区。 但是,葡萄牙人不敢这么做,因为他们所暂住的壕镜属于大明,大明显然不是软柿子,不是葡萄牙人所能拿捏的。 他们曾经希望能够与李岩达成协议,葡萄牙的橡胶轮胎独占欧洲市场,琼州的轮胎则独占大明市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