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3/4页)
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 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有人洗地,说只是废除繁体字,很抱歉,并不是,乃是全盘废除,只用字母。有1918年的杂志报纸,以及后来鲁迅的笔稿为证。 做了就是做了,没啥好说的,当时有志者人人在为国找出路,他们是先行者,允许犯错。个别主张在我们看来过于激进,是很正常的。(铺垫,鲧也是如此……) 当然,汉字怎么能废呢?韩国就废了汉字,古籍都看不懂了。 总之也有大量的人阻止废除汉字,最后折中了一下,为了推广普及,发展了拼音。汉字拼音并行推广,才有今日。 从唯物历史观角度来看,他们的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最后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扯远了。 关于夏朝文字,我怀疑夏朝的书写载体非常不易保存……甲骨文能留下来,多亏了殷商迷信,用龟甲牛骨做载体占卜,顺带写点字。 夏朝没这习惯,如果是用布……羊皮……那真是凉了。更何谈殷商灭夏,毁了夏都(二里头发现大量被残杀的尸骸,我估计还焚了城)。 第二,外国学者如何定论,管他干嘛? 没有文字实证就说夏朝是虚构的,那么在相同标准下,亚历山大大帝是虚构的,古希腊百分之八十的历史,都是虚构的。 亚历山大,所有存在的根据,都是几百年,乃至千年以后的文献记录,且是传说形式,类似于亚瑟王。 他最大,最大的石锤证据,乃是埃及有个‘亚历山大港’城市是以他为名的。 但是,大禹也有禹陵啊,黄帝都还有黄帝陵呢,这并不能算作证据。 至于古希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文献,出自于文艺复兴时期……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各种古希腊牛逼学者的典籍,都没有文物石锤。文艺复兴鬼知道是复兴什么东西。 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中,有一个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公元前240年,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测量了地球周长的故事。 用的是数学方式,精准地测出了地球周长,最后得出的计算结果,与现代测量结果相比,误差很小。 但是那个办法,学数学的恐怕都知道,扯犊子呢。 不过它看起来又像那么回事。这是个美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去查。 但是所谓的古希腊测量地球周长的文献记载,其整个过程大纲和部分细节,无比地近似《旧唐书》中记载张遂测量地球子午线的文章。 貌似还犯了一些极可能是翻译文言文时,没翻译懂而导致的错误。以为国人不爱看【二十四史】呗? 具体的有人论证过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了,你们感兴趣的话以后再说。 还有,所谓亚里士多德的墓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底部有一块1.7x1.3米的小石室。证明这是亚里士多德之墓的证据,乃是图书馆里一份11世纪的手稿提供的线索,说亚里士多德的墓就在那片范围。这份手稿距离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足足一千四百年……早怎么没挖出来? 算了,算了,言归正传。 在大禹存在的基础上,往回倒。 传说大禹治水走遍天下,晒得皮肤黝黑,满手老茧。 司马迁评价:“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说大禹亲自疏通沟渠,手脚全是茧,教人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辇,一年四季都在行走天下。刚娶了妻子就走了,路过家门都不回去看。如此直到九州水患处理好,舜重重地赏赐了他玄色的玉圭。 玄色玉圭什么意思呢?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比如遇自然灾害,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叫做珍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叫做谷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叫做琬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叫做琰圭。 至于特大功业,则是赐玄圭。 司马迁是西汉的,那么更早呢。 《尚书》:“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再早点,春秋时期《诗经》:“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诗经》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史料。在研究先秦历史时,它比史记更可信。 《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么说吧,诗经对于周朝而言,就相当于占卜的甲骨上所书写的文字,对于殷商的意义。 不过,这些终究是文献,而不是文物。 那么记载大禹治水的,有文字的文物,有没有呢? 首先就有春秋时期的叔夷钟,钟上有铭文,因为是宋朝人挖出来的,保管不善,只能依稀辨认:剪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那么现代出土的文物,有没有呢? 2002年,从国外买回来的遂公盨,西周青铜器,铭文写: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没什么好翻译的,这中间有很多字已经无法辨认,我发上来的其实少了很多字,所以你们看个乐就行了。 总之,它的历史距今两千九百年。 但是很遗憾,距离禹还有一千年。 值得一提的是,遂国,是个古国。历代遂公都说自己是虞舜后裔,他们祭祖祭得就是舜。 夏朝封虞舜的后裔于遂,公爵,历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时,齐桓公第一次九合诸侯,叫大家来会盟,当时的遂公不去,于是齐桓公灭了遂国。之后遂国人想复辟,假装犒劳齐军,用酒灌醉了士兵,然后趁机杀死了所有齐军。 齐桓公得知后大怒,下令屠城,遂国公族全死。 作为舜的后裔,他们无比的推崇大禹的功业,可见禹没有逼过舜,更没有流放舜的儿子。 到此为止,没有更多的证据了。 最后的,便是山海经。 山海经最早是一套套图,图上有文字,所以我说夏朝人用的是不利于保管的文字载体,图这种载体,几百年就没了。 总之根据后来所有对山海经的传言,都是说山海经乃是‘禹书’。 确实,大禹肯定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而且禹贡献了其中大部分内容。 晋朝人看到的版本,就跟我们不一样。 晋人提到了一段我们看的山海经,所没有的一段文字。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