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尖兵_第十四章德械师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德械师真相 (第2/2页)

团以下排以上军官几乎都参加了”各级培训班。

      在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顾问们还在提供抗日建议、协定防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甚至亲赴抗日前线督战。魏采尔任总顾问时,针对日军步兵在战车与飞机掩护下攻击前进的战法,他建议国民政府置办新式武器,“唯各师需有相当之新式兵器,施以新式训练,”才能对日军“切实抵抗或击破之。”塞克特则强调:“步兵与炮兵的合作是现代化战争的灵魂”,认为在将要发生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日军炮兵和飞机的优势,若无相对的炮兵与之抗衡,…获胜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1935年,日苯策动诸夏国北事变,加紧对诸夏国的蚕食鲸吞,局势严峻,法肯豪森疾书《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呈常凯申。在建议书中,法肯豪森指出:“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近切者,当然日本”,敦促常凯申对日苯进攻实行积极地抵抗政策,称诸夏国北事件是常凯申当局“一味退让”的结果。同时,他劝告常凯申不要存有等待国际组织制止日苯侵诸夏的幻想,声明“诸夏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诸夏国应竭其所能,(为)保全国土而奋斗,必须全力以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在其建议书中,法肯豪森还提出了“可用持久战抗敌”的观点。他是最早提出持久抗战的一个外国人。总顾问们提出的抗战建议是符合诸夏国实情的,对南京政府的抗战措施起着某种程度的影响作用,常凯申对部分建议也持认同态度。所以,抗战全面爆发后,常凯申便命德国军事顾问协定长江防务。为此,法肯豪森亲往镇海、乍浦、江阴、镇江等地视察,制订出一套整顿江阴、镇江和石城的江防计划,协助张致中将军在苏州和嘉兴间建立一道坚固防线。这就是著名的诸夏国的“兴登堡防线”。石城失守后,所有德国顾问与国民政府一起撤往武汉,继续筹划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行动与沿长江各要塞的防务,直至离华返国。在身先士卒、亲临抗战前线方面,德国军事顾问中尤以魏采尔和法肯豪森为著。魏采尔参与指挥了1932年的春申抗战和1933年的长城抗战。法肯豪森及其属下时常出现在春申会战和台儿庄会战的战场上。当时帮助诸夏国空军工作的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曾指出法肯豪森“是常凯申很重用的军事顾问”,“参与领导春申抗战”,负责“指挥常凯申的教导总队和空运中队。”整军过程中,独意志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斯提出了建议:各师应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和装备为标准,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组建工兵营和通讯营的,可以先组建工兵连和通讯连;加强炮兵建设,各师应尽量配属一个辖3个炮兵营的炮兵团(山炮营、野炮营和105毫米*炮营各1个)。

      1936年起,每半年为期,开始逐步选择60个师进行调整,是为“调整师”,调整师编制主要特点是:步兵连为9班混合制,班增编轻机枪;团属迫击炮连分属各营为排,增强战术单位火力;原各营所属小炮排集中成连,直属团部,作为防空及防战车火力。至年底,完成调整师两期二十个师。

      根据1936年的整军经验,军政部拟定1936年至1938年3月共调整、整理60个师,以达到符合“现代军队之要求”和“应付国防需要”。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规划,提出整理原则:(一)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二)团以下单位力求健全;(三)加强特种兵;(四)经常费不增加;(五)人事经理一律依法规办理。

      1937年原拟再调整两期二十个师,但第一期十个师尚未调整完毕,而抗战全面爆发,整军被迫中止

      调整师编制:

      (一)师直属部队:

      1个炮兵营:3个*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二)师辖2个步兵旅:

      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1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1个通信连、1个特务连。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连辖3个步兵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全师有13854人,马350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

      三全师下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调整师满员兵力为13854人,但因为原计划的炮兵等特种兵装备不能落实,以及和征兵制度有关.除教总,36D,87D,88D外,其它调整师在火炮上也无法达到编制数.

      但到抗战爆发为止,只有20个师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243个。根据二十六年师编制,师直辖炮兵加上团营炮兵共应配属46门。

      实际调整师编制为:师司令部1;步兵旅2;步兵团4;骑兵连1;炮兵营1;工兵营1;通信兵营1;辎重兵营1;人员编制11423员名(野炮挽马师)、11579员名(山炮驮马师),骡马2381匹(野炮)、2324匹(山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