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疲兵之计  (第1/1页)
    “孙渠帅此计甚妙,如无异议?就依孙渠帅所言。官兵攻城的时候,吾亲自上阵,激励义士们的士气。黄天会保佑吾等,胜利属于我们。”赵弘彻底对孙夏的计策拍板决定。    韩忠看着孙夏,咬牙切齿。    听天由命?还造反做什么?韩忠只相信事在人为!    在这大堂的最后面,高俊以小头目的身份现在这里。    他左顾右盼,心中甚是忐忑,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确定自己是否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攻击城门,与外面的官兵里应外合。    他一定神,看着主座上的赵弘,再想想曾经的张曼成,最终咬牙做了决定。    在高俊心中,刘凡不是人,他是神。连张曼成战死都能预料道。有刘凡在,黄巾必没有胜算。    与宛城相对的军营中,汉军官兵正在大营之中商议攻打宛城的战术。    皇甫嵩坐在主座上,徐晃排坐在末座。    皇甫嵩、朱的中郎将之位虽然没有秦颉、徐的秩大,但他俩都有持节,在军队的调度上,徐和秦颉都得听他们的。    曾经刘凡为天子亲封的禁军校尉,皇甫嵩以同秩武将敢对刘凡拔剑,还想擒拿刘凡,就是因为持节。    皇甫嵩、朱都是做过两千石太守的重臣,朝廷不可能让他们成为中郎将后,官职就下降一个档次。    “诸位有何高策?”    皇甫嵩目视在场的所有人,当目光到徐晃身上以后,停顿瞬间,见徐晃面不改色,老神的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皇甫嵩心中冷哼。看见徐晃,他就想起刘凡,心中很不是滋味。    “吾等本以为黄巾贼众会在吾军扎寨时突袭吾军,没想到黄巾狡猾,不上此当。”南阳郡长秦颉惋惜的说道。    宛城两里外埋伏了两千骑兵,并且各门明则安营扎寨,暗则心有戒备。随时可以执矛弯弓,迎击敌人。    皇甫嵩、朱可是这个时代的良将,在敌人眼中的粗心大意,并不是真的掉以轻心。    赵弘幸亏没有从韩忠的建议,不然两军刚交锋,弱势方就先输一阵,那弱势的一方定会一蹶不振。    “吾认为黄巾有十万余众,就算有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消耗,困其四门,不主动交战,待黄巾粮食用尽之日,就是向吾军乞降之时。到时吾军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宛城。”这时,荆州刺使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徐的话令皇甫嵩、朱轻皱眉头,若是在以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反驳徐的观点。    有利为贼,无利投降,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但现在陛下下了命令,禁止屠杀投降黄巾。    民者,国之本也。这个时代没有几人能理解“天下”的真正含义。    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够聪明,相反,古人的智慧令后人望尘莫及,只是局限罢了。    “徐刺使虽言之有理,但朝廷不会给吾等那么多时间让吾等与黄巾干耗着,卢子干之教训殷鉴不远,吾等莫要忘记。”朱沉声对众人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