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中国足球_第二章 黄海到地中海(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黄海到地中海(上) (第2/2页)

错表现的当打球员和一些非常有潜质的年轻球员,其他一些中小俱乐部则希望从中国淘一些价格低廉具有一定潜质和上升空间的年轻球员。

    关于中超大量的国内球员出国会造成中超联赛的水平下降和亚冠、亚细亚联赛、亚发竞争力下降的问题,曾经短时间困扰着中国足协、中超联盟和俱乐部。

    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有前车之鉴,由于大量的国内优秀球员涌向欧洲,J联赛的多数俱乐部在亚冠联赛和亚足联杯上成绩下降很多。韩国K联赛队伍曾经在亚冠联赛中所向披靡,力压西亚诸多豪门,可是在中超崛起之后,K联赛队伍逐渐的从中超球队克星走向无法抗衡中超球队的局面。

    中超如何克服这个困扰了日韩联赛的问题在亚洲杯之后就被炒作到了一个非常火热的地步。

    经过各种数据分析和模式研究,中国足球如果仅仅只需要达到或者停留在亚洲一流的标准,那么中超球队应该对来中超挖人的欧洲俱乐部说“NO”,把很多国内优秀球员当做非卖品。

    如果中国足球有更高的目标,希望向中国女足和中国女排一样登上世界的高峰,那么中超球队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一个国家的联赛和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是双向发生作用的辩证关系。

    意甲的繁荣促进了意大利足球的繁荣,意大利足球的世界化进程反过来也促进了意甲联赛的提高。西甲正是因为不断引进世界顶级球星,使得西班牙足球在00年代后期到10年代前期称霸世界。

    也有球迷指出,欧洲五大联赛虽然一直都存在着球员的大范围流动,但是欧洲几个足球强国一般都不会出现优秀球员大量去国外联赛的局面。

    意大利获得2006年世界杯的时候,意大利队的球员多数都在意甲效力;西班牙获得2010年世界杯的时候,国家队的主力球员一般都来自巴萨、皇马等几只西甲豪门;德国获得2014年世界杯,穆勒、克罗斯、拉姆、格策、胡梅尔斯等球员都在德甲拜仁、多特、沃尔夫斯堡等球队效力。英格兰国脚去英超之外效力的球员一直都不多。

    所以大量球迷认为中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优秀球员去外国联赛,以保证中超联赛的利益和国家队利益。

    球迷们甚至还提出采用优秀球员轮换去欧洲的模式,在一定时期,只允许一定数量的优秀球员出国,等一批球员回国之后,另一批球员再出国。这样,既能保证球员们到欧洲留学提升自己,又能保证刚刚繁荣到亚洲第一联赛水平的中超实际水平不会大幅度衰落。

    欧洲足球强国中,恐怕只有法国是例外,大量的法国国脚都在英超、德甲、意甲、西甲效力,造成法甲联赛国内球员年轻,法甲球队欧战水平较低。不过等到大巴黎崛起,法国优秀球员也往往不直接出国去欧洲豪门球队了。

    不可否认这些球迷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中超联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达到欧洲五大联赛的水平。五大联赛的形成有其悠久的历史,不是短时间资本和球员的积累就一定能够短期追赶和超越的。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中国优秀球员应该“西游”,到五大联赛去证明自己,学习更先进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理念。同时当中国优秀的成年队员大量离开中超,也会给很多有潜质和上升空间的年轻队员更多的职业联赛上场机会。

    只要国内不放松青训,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巨大的基础条件上,中超不可能缺人,也许中超球队在亚冠等洲际俱乐部比赛上竞争力下降只是短暂的,当年轻队员一批批成长起来,中超球队至少在亚洲也不会缺乏竞争力。

    中超和J联赛、K联赛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当日韩优秀球员大量出走,俱乐部也并没有大量的增加投入引进优秀的外援稳定球队的实力,这和中超也不相同,中超把优秀球员送走,可以用这些钱去引进一些优秀的外援来弥补球队实力的损失。

    著名足球节目主播贺仝对此在节目中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分析:我预见,中超在出现国内优秀球员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J联赛断崖式的滑坡。

    贺仝的分析有四个理由。

    一是大量中超主力球员是被欧洲俱乐部买过去的,这会给俱乐部带来资金的补偿,这些补偿可以使俱乐部去购买适合自己的优秀外援。不同于日韩当年是把大量年轻球员免费送出去参加青训,俱乐部没有获得自己补偿的情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