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伟大_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江的新思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江的新思路 (第2/2页)

是,大将张辅臣却因车祸而亡。心痛之余又有些哭笑不得,堂堂国军大将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好在王兴武平安无事,还有徐州的部队也基本完好,这样他最精锐的“五大主力集团军”损失并不大,战力犹在,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他感到略微安心的地方,虽然这一次大战自己兵力损失非常严重,听起来足有几十万之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地方杂牌部队,就算丢了也没有太多的可惜。反过来想一下,这样的结果对老江的独裁统一还是有好处的。历来地方的派系部队就是造成政令不能统一的主要原因,哪些地方的土皇帝无一不是拥兵自重,对中央的命令更是阴奉阳违,现在好了,部队没了,实力大减之下,看以后谁还敢不听号令。

    同时,利用这次机会,大肆扩充自己的嫡系部队,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部队番号现在可是现成的,兵员也不是难事,江南历来人口稠密,人丁兴旺,军官也不是问题,黄埔系子弟遍天下,正好大力提拔。

    唯一的问题就是装备补充。连番大败,除了造成人员损失以外,武器装备、战略物资的损失更是惊人,要组建更多的部队,应付以后更大的战斗,没有粮弹根本不成。虽说江南历来就是繁华富裕之地,国民政府大半赋税皆出自于此,自己这几十年来的苦心经营也多半依仗江浙财团的倾力支援,但这十几年来,战火不断,八年抗战已经让本来富庶的江南地区一片凋零,国共大战开始后,军费开支骤然猛增。仅仅一年多时间,已经让历来财大气粗的江浙不堪重负,随着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原本从来对老江坚定支持的财富大亨也开始颇有微词,掏钱明显不太情愿。

    这些情景让老江有些气恼,真是些薄情寡义的jianian商,以前从他这里拿了多少好处,没有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哪有他们的滚滚财源,现在稍有危机,就一个个当起缩头乌龟,真是忘恩负义,果真应了“无商不jianian”的那句老话。

    不过,老江对这些商人还是有办法的,要不了多久,只要略使些手段,管教他们一个个胆战心惊,乖乖就范。对这一点,老江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江浙财团中实力最为雄厚的的那几家,无论是宋家还是孔家哪一个不是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这多年来,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命运共同体”,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足够了。

    林林总总把这些事情一一梳理一遍,老江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不为别的,因为他的身后可是站着美英这两个巨人,武器装备尽可以从他们那里要求,虽说这些国家也是尽耍滑头,说好的军事援助总是打些折扣,比如说数量不足,有些武器比较破旧,明显是淘汰下来的。此种情况也让手下的人员大为不满,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谁让有求于人,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要饭的还嫌饭不好,哎!人穷志短啊!没办法。

    不过有一点老江看得非常清楚,美英无论如何也不会抛弃中国的利益,更不会任由共产党势力的蔓延,坐视敌人壮大,这绝不是西方大国一贯的行事风格。对这一点,老江可谓无比坚信,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才敢于在战场上大踏步撤退。哼!暂时丢掉的东西,早晚就能再拿回来,时机未到,忍让一时又有何妨。自己虽没有越王勾践之隐忍,但是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想明白了这一层,老江明显舒服了许多,脸色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和美英打好交道,看来,必须再与西方好好沟通一下,商讨接下来的援助问题,加大力度是肯定的,关键是必须要西方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如何让美英等国下定决心,这可得着实下一番功夫。虽然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有限,国情差异也非常大,却也不是好糊弄的,想来这个“冤大头”也不是好当的,还是应该让他们对中国的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必须让西方国家明白,这个紧要关头任何的失误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