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伟大_第二百七十六章 硬碰硬的较量(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硬碰硬的较量(二) (第2/2页)

休整之中,第三集团军倒是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但现在是装甲作战,投入步兵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极大的伤亡,再说敌人的两个军也已经占领预设阵地,可以料想,这一定又是一场激烈的攻防大战。

    时间一点点流逝,前线的战斗依然激烈。到中午时分,战场空前的坦克大战已经进行了整整四个小时,双方似乎还没有罢手的意思,在国军继续增加兵力的情况下,我军也再次调上一个坦克团。

    斯时,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坦克坟场,二百多辆坦克残骸,横七竖八散落遍地,触目惊心,许多战车已经失去了往日威风凛凛、纵横驰骋架势,变成了一堆堆七零八落的废铁,烧成了一团团黑乎乎的骨架……

    张辅臣终于意识到,再这样打下去就算填上所有部队也难以取胜。打个平手,给敌人以严重打击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下定决心,七十四军开始整顿队形,缓慢后撤。一支部队素质高低就看关键时刻的表现,顺风顺水时,谁也不赖,但是在逆境时能不能稳得住才是最体现素养高下的时候。

    在后方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七十四军不慌不忙,稳步撤退,非常有章法。持续了大半天的坦克大战终于落下帷幕。在这场举世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战中,双方各损失了约一个坦克师的兵力,其他技术兵器也损失严重,从这一点上看,算是打个平手。如果从最开始的伏击战来看,国军全歼对手先头部队,算是占了些便宜。总体来看,七十四军并没有投入全部力量,而我军则倾尽全力,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国军略占上风。

    但是从全局来看,胜利的天平无疑还是倾向于我军方面。因为在其他战场上,我军势如破竹,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局部的战斗挫折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惊天动地的坦克大战结束后,装甲第一军暂时后撤休整补充,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分别从济南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压过来,与此同时,华东之第九、第十两个集团军的主力也已经奉命运动到济南的南侧,从而形成了对济南的前后夹击之势。

    考虑到济南的国民党依然保持着雄厚的兵力,刘亚飞命令所有进攻部队稳步推进,加强侦查和情报的搜集,缩小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的距离,避免再次被敌人伏击。其实,这样的命令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此时天气炎热难耐,行军打仗特别辛苦,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战士们非常疲惫,非战斗减员也逐渐增加。

    三路大军步步逼近,两天后,前锋部队已经推进到济南近郊的济阳、禹城、崮山、仲宫一线,可以说已经是兵临城下。可是,济南的王兴武却出奇的沉稳,并没有命令外围部队节节抵抗,而是迅速撤退。并不想与我军死打硬拼,这是一个异常的举动。按照常理,为了拱卫核心要地,一般会在外围布设相当坚固的阵地,让攻击者步步受挫、进展困难,即使最后丢掉阵地,也能起到消耗敌人生力军,挫伤敌人锐气的作用。

    王兴武到底想干什么呢?是故意示弱暗藏凶险还是虚晃一枪准备撤退?刘亚飞此刻格外谨慎。他对王兴武这个人并不陌生,战前曾经详细研究过这位“国军名将”的资料,认为以王兴武品性和素养绝不会知难而退,更不会临阵退缩。

    作为老江为数不多的心腹爱将,王兴武得到老蒋极大的信任和欣赏,因而在众多的黄埔系中迅速脱颖而出,军衔也是获得极快的提升,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得到最高统帅宠爱问题,更多的是王兴武个人的能力突出,战功卓著,就算是其他人有些嫉妒也不得不承认王兴武的卓越和不凡。

    所以,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间,王兴武的声望历来极高,这也是得到老江格外宠信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基于这些原因,刘亚飞得出一个基本判断:王兴武一定在济南作了周密的部署,希望凭借城防的坚固和以逸待劳的战术,在济南给我军一个沉重的打击,妄图扭转国民党不利的局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