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伟大_第二百三十一章 鏖战华北(七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鏖战华北(七十七) (第2/2页)

家口顺利的话,下一步就可以直接进攻平津核心地区,如果的手,他就是名符其实的“华北王”,想想看,这是多大的荣耀!

    下定决心,郭震云立即排兵布阵,以三十五军的机械化兵团为先导,率先出发。第一零四军和一零六军随后跟进,三个整军十万人马。以新编的两个师和宪兵、警察等部驻防绥远,巩固后方。

    对拿下张家口,郭震云有十足的信心。共军防守兵力只有一个军,充其量不到四万人,无论兵力还是火力他都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共军可能从北平出动援军,但是不等敌人援军赶到,他就能迅速占领张家口,只要夺下城池,他就有充足的信心守住。唯一让他不放心的倒是绥远,毕竟自己刚刚上位,还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

    想来想去,郭震云做了一系列安排:以三十五军副参谋长葛啸天为归绥方面最高军政长官,所有部队、宪兵、警察及地方武装全部归其指挥。傅重义及羁押的所有高级将领有郭震云警卫团的一个连专门看守。再以三十五军一个加强团驻防绥远与张家口之间的卓资地区,以防不测。

    对这样的的安排,郭震云自认为万无一失了,葛啸天是他的心腹之一,从一当兵就跟着自己,可谓忠心耿耿,郭震云一百个放心,否则也不会把大权交给他。只要稳住后方,无论前进还是退守,都有可靠的保证。郭震云虽然性格鲁莽,但是对行军打仗还是比较谨慎的。

    就在华北国共大战结束后,我军还没有打扫完战场,参战的华北、东北部队也没有来得及休整,战火重新燃起。三十五军一马当先,坦克、装甲车、运输车、炮车组成一道钢铁洪流,在西北辽阔的草原地带,卷起阵阵杀气直冲张家口。警报传到东北方面军位于北平的总部,林虎、刘亚飞、罗荣等连夜召开会议,部署作战。

    对郭震云的行动,我军早有警觉,只是没想到敌人动作这样迅速。南线的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主力,刚刚结束作战,不宜立即北上,再说华北大量刚刚解放的地区也需要部队接管、安排防务。

    最后决定以第一集团军主力及第一装甲军应付张家口战事。基本决心是:以第二军坚守张家口,第一军从昌平地区出发直驱张家口以南;第三军驻防北平;第一装甲军从密云出发直奔张家口以北。待两部到达指定地域,迅速从左右两翼包抄合击围攻张家口之敌。

    在黄文炳的一再忽悠下,郭震云愈发的踌躇满志,一再强令部下加快行军速度,经过一夜的强行军,到第二天十点多钟,三十五军的前锋终于抵达张家口外围。张家口的第二军早已严阵以待,加修工事,做好一切防御作战准备。下午,三十五军全部赶到,郭震云迫不及待的发起进攻。

    张家口又称“张垣”、“武城”,位于中国西北部。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张家口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张家口划分为坝上、坝下两大部分。境内洋河、桑干河横贯东西。

    这样的地形对攻方显然有利,郭震云自然明白。隆隆的炮声从来都是大战的前奏,郭震云一声令下,三十五军兵分三路从南、西、北方向同时发起猛烈攻击。郭震云的企图很简单,争取以最短的时间突破城防,只要部队入城,就算大局已定,凭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干掉共军这个军应该不成问题。

    三十五军虽然在唐山外围战中遭到严重损失,实力大减,但是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参加像样的战斗,而是抓紧整补,兵员装备都是优先供应,所以实力恢复得很快。此次作战,郭震云倒是毫不吝啬,首先投入主力,三十五军上上下下,早已经被郭震云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他敢于背叛傅重义的最大资本。三十五军的火力还是非常强大,三十分钟的炮火急袭,几千发各种口径的炮弹密集爆炸,张家口的多处城墙就被打塌。在现代化火药的惊人威力下,古老的城墙只能低头认输,变成用处不大的历史遗物。这是不可扭转的时代进步,谁也无法改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