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鏖战华北(二十七) (第2/2页)
虽然我军大获全胜,但是应该看到,次役对付的是兵力不足、装备落后、弹药缺乏的华北共军。现在我们面对的可是装备一点不比我们差、战力彪悍的东北共军,所以在战术上也应该随之而变。 总之中央应该对华北提出明确的目标。有些是可以机动灵活的,有些就必须坚定不可动摇。总统、各位同仁,作为参谋总长,我是本着以党国的统一大业为重、以剿灭赤祸为重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绝无任何私心杂念。” 陈峰的高谈阔论很有些迷惑性,不少人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也有明白人暗自发笑,陈峰的最后一句话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管怎么说,陈峰左一个“党国”右一个“大局”,着实感动了老江。陈峰的话确实说在了他的心坎里,平心而论,虽然手下的黄埔嫡系成千上万,但是真正可以视为“心腹”的没有几个,陈峰虽然有些心胸狭窄,但是对自己的忠诚绝对是经过考验的、可以信赖的。 经过一番商议,最后以参谋总部的名义,给华北发出一封加急电报,提出华北方面必须力保唐山不失,为此应该紧急调动部队,组成强有力的援军,支援唐山。 接到讯息,傅重义颇为恼火,不是早就说好了吗,作战的事情有他说了算,怎么关键时候又要指手画脚,特别是听说南京军事会议上,陈峰讲的一大套冠冕堂皇,傅重义忍不住暗暗骂道:“这个陈辞修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除了胡说八道、溜须拍马还会干什么?志大才疏的家伙,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冷静下来,细细想一想,既然是以参谋总部的名义,那就说明主要是陈峰的鬼点子,老江都答应不会随意插手了,他陈峰算什么!傅重义决定对这个命令置之不理,还是按照原来的命令进行部署。 陈峰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禁喜出望外,终于抓到傅重义的把柄了。立即觐见老江,一番添油加醋,老江一时也难以决断。他当然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可是毕竟吃不透傅重义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再加上陈峰的说辞,一时有些犹豫起来。 陈峰趁机继续发挥:“总统,对傅宜生这样的人,我们也许时刻提防着点。他毕竟不是黄埔出身,虽在军界有些名气但毕竟是过去的事情,早先他是阎锡山的干将,抗战期间中央应该对他是委以重任,另眼相看,可是据我所知,他与共党的一些高级人物来往密切,像朱某、彭某某等,就频繁见面,并多次发表亲共的言论。当时在国共合作时期,我们也不好说什么,但是他应该清楚我们对共党的一贯态度,显然这是有意而为之。所以,今天我们不得不防啊!” 老江心里也在急速的盘算着,到底该怎么办呢?陈峰说得有道理啊!像杜雨明这样的铁杆黄埔弟子,关键时刻都做出让他难以接受的事情,何况那些杂牌。可是,直接干预傅重义的指挥系统显然不合适,撤换将领更不行,应该怎么办呢? 陈峰看出老江的矛盾和犹豫,小心翼翼的说:“总统,就目前形势看,换人肯定不行,我看咱们可以加强对华北战局的掌控力度,逐渐把决策权收回来。就唐山问题,首先要表明中央的坚决立场,既然参谋总部的命令,傅重义可以置若罔闻,那么总统就亲自下令。这样谅他也不敢反对了,至少也会有所顾忌;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直接给我们自己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让他们摆脱傅重义的指挥,直接听命于中央。上次我去北平时,已经秘密接受了几个军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服从我们命令的,这一点,总统尽可放心。” 老江微微叹口气:“辞修啊!万不得已,不能这样干啊!本来华北的傅系部队就对中央军心存芥蒂。保定战役中,三十五军郭震云就是例子。如果公开这样搞,就会使矛盾激化,导致军心涣散,这可是万万要不得的。再说,我对傅重义向来礼遇有加,相信他不会这样绝情,还是想办法说服他,让他听从我们的命令。这样吧,就按你刚才说的,我亲自发电,晓之以理,希望他能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目前唐山的危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