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伟大_第一百四十五章 脱胎换股的兆龙战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脱胎换股的兆龙战队 (第2/2页)

模为排级,战队设队长、副队长各一人,下设突击组、火力组、支援组,各为一个班的编制。突击组配T—34坦克两辆,轻型侦查坦克一辆;火力组配履带式装甲车一辆、轻型步兵炮两门;支援组配轮式装甲车一辆,全队四十八人,从全团挑选。

    新的“兆龙战队”还是以突破敌人坚固设防阵地、打开进攻通道为主要作战任务。只不过不再需要炸药包、手榴弹之类的东西,而是以坦克的巨大攻击力,直接破屋拆墙,清除敌方火力点,打破敌人完整的防御体系。

    整个部队因此机动性更强、突击火力更猛、作战效能更是成倍增长。虽然还没有经过实战的验证,但可以预计,新的“兆龙战队”一旦出现在战场上,将是一支令敌人防不胜防的骑兵,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在关键时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正所谓是英雄是好汉,战场上见分晓。“兆龙战队”绝对是真正热血军人向往的部队。一时间,全团乃至全军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大批人纷纷要求报名参加。无奈编制只有四十八人,最后决定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挑选队员。

    队长一职有江兆龙担任,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江兆龙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兆龙战队”的缔造者,其大名早已是彪炳全军,当之无愧。团长和路胜、江兆龙一起制定了选拔标准:

    至少两年以上的兵龄。

    参加过不少于三场战役。

    各种步兵轻武器射击成绩必须在优秀以上。

    五公里武装越野成绩在二十分钟以内。

    以上四条为最基本条件,不能达到以上任何一条的不能参加选拔。标准一公布,立刻在部队掀起轩然大波,条件实在过于苛刻。许多人暗自度量,很难达到这样的条件,只好自动放弃,有更多的人不甘心,只能拼命训练,争取达到报名的资格。

    经过三天的筛选,进入最后选拔赛的有三百二十人,六分之一的机会,争夺相当激烈。主要的比赛有三项。

    射击,靶场上满满摆了一大堆各种枪支,步枪、手枪、冲锋枪、轻机枪等,应有尽有。每个参赛选手都要用所有枪支按规定射击,综合成绩靠后者淘汰。第一轮比赛下来,三分之一的人失去了继续比赛的资格。第二项基本战术考核,越障、攀爬、泅渡等一系列技术动作下来,又有四分之一的人员被淘汰。

    最后是五公里武装越野,这是毅力与实力的综合考量,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比拼的就是顽强的作风、平时扎实的训练。一百多精装的小伙子,身负近二十多公斤全副装备,你追我赶,毫不相让。尽管大汗淋淋、气喘吁吁,但是每个人都咬牙坚持着,这是*****,谁也不愿失去这样难得机会。

    最终四十八人名额确定下来,江兆龙排里有五人入选,朴英焕、曹二林及三名老兵,其他人员则来自不同的单位。

    新的“兆龙战队”组建以后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江兆龙负责整个的训练,他想得很多,虽然现在的机械化装备很多,但未来战场千变万化,所以在注重加强装备训练的同时,也没有丢掉原来已有战术和经验。

    小型炸药包、手榴弹、破拆基本工具一应俱全。这样虽然加大了战士们的战斗负荷,但大家都明白“有备无患”的道理,不仅如此,战士们还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了许多特殊的战斗器械和战术方法,这使得整个战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现在的曹二林已经非常适应部队的生活,尽管训练异常艰苦,但是他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要知道在国军里,他可是出了名的“偷jianian耍滑”。然而眼下,高强度的对抗训练、积极竞争、合作共进的良好团队氛围让他感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

    时间悄悄来到1947年五月,东北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到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