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莫得罪小人 (第1/2页)
楚锐本来就是个喜欢揣摩人的性格,加上今天发生的这些事情本来就出自他的谋划,此时看到钱中进与赵兴之间似乎有些不对劲,当即就来了兴趣。 在他看来,钱中进发现人数与赵兴上报的情况不相符,正常情况下自然要予以核实,所以找几位罪卒指挥询问一下,本也无可厚非,可怪就怪在问的问题上。 正常人遇到这种事,通常就会直接问“哎,这个人数怎么不对啊?我点了多少多少,你们上报了多少多少,对不上啊,几位指挥,你们各自营里到底有多少人啊?” 可钱中进不是这样问的,钱中进只问李帧反乱之事,至于人数不相符的事情,只言半语也没提到。这是为了什么? 还有一件怪事,照理说这个姓钱的藩长是个读书人,口音南方的读书人,跟远在京营以及关西的武将,很难有什么牵连,多半钱藩长与赵兴之前并不认识,没有什么仇怨,可怎么这钱藩长话里话外,满是挤兑讥讽赵兴的意思,这跟官场的风气和规矩可大有不同啊!这又是为什么? 再看看钱藩长现在这身湿漉漉的装束和那头披散飘逸的头发,把所有疑问串起来一考虑,楚锐就觉得,恐怕钱藩长就是之前的落水者,而落水这件事,或许还加上其他一些因素,造成钱藩长与赵军门之间有了什么龃龉,并且这龃龉有发展成仇恨的可能,以至于钱藩长不顾威仪和体统,连衣服都不换就着急上火般将所有船只都点验了一番。发现问题后钱藩长也不管他跟赵兴都是官面上的人物,什么卖个人情官官相护搞好关系之类的统统没有,反而眉飞色舞沾沾自喜,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姓钱的官是打算利用这件事,一棒子将姓赵的官打懵过去,嗯,最好打懵后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钱中进现在不明说人数的事,毫无疑问就是属于闷声发大财,所谓当面不说背后说,永远是夸张其辞污蔑对手的最好法宝,只要钱中进不提出来,赵兴当然也就没了解释的机会,日后钱中进在帅司和朝廷面前说起此事,那用词可就任由他发挥了。 钱藩长才与赵兴认识不久,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与赵兴发生什么利益上的争执或矛盾的,而现在搞得大有你死我活之势,恐怕多半是为了些许面子上的问题,所以可以想见,钱藩长是小人,真正的睚眦必报的小人! “小人好啊!”楚锐才不在乎钱藩长的人品,他在乎的是从这个情况里,他看到了这件事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小人也有小人的用途。 原本楚锐多少是有些担心的,帅司固然会因点卯人数不对而怀疑赵兴,可怀疑也就意味着查证,查证就意味着会对罪卒的数量再进行一次核对。 罪卒的人数就是九千三,这是确定无疑的。造假的事情可一不可二,面对再次点卯,楚锐不会也不敢再次玩这鱼目混珠的把戏,所以当帅司发现一次点卯与二次点卯人数不同的时候,赵兴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这是赵兴的唯一机会啊!只要他运气好,或者关系够硬,就有可能让帅司以第二次点卯为准,干脆就认了赵兴的功劳算了,至于原有的怀疑,大家不去想也就是了。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历来就是官场的行事准则之一,很难说帅司不会也存在这种想法。那经略使程师孟,天知道是个怎样的人,万一他对这种无关广东官场的事情懒得理睬,确实有一定可能就此作罢的。 另外,就算程师孟程大帅是个眼里不揉沙子、刚正纯直的人,在第二次点卯后依然要严查赵兴,那么赵兴依然有时间待查待参,换句话说就是有时间报复,虽然报复的对象多半是刘家兄弟,但楚锐多少也脱不了关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总之楚锐既不敢明告也不敢密告,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不过现在,既然钱藩长一心想要找到赵兴的错误,踩赵兴一脚,那么事情就不同了,至少楚锐知道,他有了新的手段,让赵兴失去那翻盘的唯一机会。 怂恿钱中进,进而让钱中进怂恿帅司,不再第二次点卯,直接把赵兴拿来问罪? “这主意不错。”楚锐的心里一阵波澜翻过,觉得康庄大道就在眼前,只要钱藩长保持住目前的心态,这是很有可能达成的计划。一旦拿问赵兴,别说赵兴翻盘的可能性没了,就是楚锐之前对赵兴查出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