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钱蕃长的心情 (第1/2页)
今天是个好天气,天空蔚蓝白云朵朵,灿烂的阳光下连带人的心情也跟着变得非常愉快,至少在钱中进看来,持续了许久的倒霉运气,应该会在今天结束。 钱中进是福建泉州人,应该说他父母为他取的名相当不错,所谓“中进”,就是“得中进士”之意,而他确实也不负父母之望,弱冠之年便早早在省试中名列三百二十一,虽说排名不高,但终究是个实打实的进士出身,远非那些所谓“同进士”“特奏名”之流可比。 当然,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每当钱中进回忆起当初金榜题名时的自己,总是不由得感叹,他那时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一腔热血为朝廷的好青年啊!哪像现在…… 是的,金榜题名距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二十年的宦海沉浮,不是每一个进士都能混得风生水起出将入相的,当初的同科同年们,有的已是一路帅臣,有的翰林馆阁权柄在握,可有的却长时间沉沦选海,至今不得成为京朝之官,比如钱中进,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谁叫我没跟对风呢?押宝没押中嘛!”钱中进对于自己蹉跎于选海之中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当年适逢王安石变法,作为一名小小县治主薄的他,却不合适宜不自量力地跳出来大加抨击,接二连三向朝廷请求罢新法循旧规,结果当然也就很可悲,在得势的新党打压下,他那县主薄一干就是十六年,别说考核升迁了,就连铨选也是一次不如一次,安排的任官之地一次比一次更加偏远,终于在四年前被扔到了距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岭南。 本来钱中进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理想热血什么的一边凉快去,主薄就主薄吧,好歹也算一官,平日里管管钱粮帐册什么的,总归能从中捞点银子,等老了之后致仕还乡,仍不失为一富家翁,还是中过进士的那种,乡人眼里也不会没有颜面。 怎知世事无常,政坛更是风云变幻,就在今天早上,一纸朝廷的令文下达,钱主薄居然就成了钱蕃长!联想到近来传说的新党失势,朝堂上不断有旧党起复入了东西两府的传闻,钱中进钱蕃长顿觉神清气爽,旧党的春天似乎要来了,他钱中进的仕途终于出现转机了。 大宋朝时行官、职、差三者分离的制度,从主薄到蕃长,钱中进没有升官,只是换了个差遣而已,不过蕃长的差遣可要比那主薄什么的强太多了。大宋朝有多少主薄?没有一千总有八百,可是蕃长,却只有广州城里独一份,管勾十万海外巨商,富得何其流油? 更重要的是,眼下主政东南的经略使程师孟,据传闻将来是要进入政事堂的人物,如今所欠缺的无非是一两件政绩罢了,而修筑西城的城廓与码头,促进海上贸易,增加供给朝廷的税赋,无疑便是一桩极好的政绩。钱中进作为西城的第一长官,如果能够参与到这个伟大的政绩工程里来,不是机遇又是什么呢?只要能插手到工程中,把这工程办好,将来程师孟程经略一人得道,他钱蕃长钱鸡犬自然也就顺带升天。 “我是鸡犬?”钱中进对于自己美了半天就美出这么一个结论多少有些不太满意,不过不要紧,好消息还在后面,刚才两大帅司衙门都派了人来,说是经略司和转运使近来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出人手,所以那一万流放犯的点卯和安置事宜,全权委托他钱蕃长处置。 这可又是件美事啊!本来他钱蕃长之于工程的贡献,或许只在联系海商捐输,提供给帅司足够的钱物这方面,而修筑西城的具体事务和人手则由帅司直接管辖,他是根本无从插手的。可现在看来,程经略既然让他来点卯安置那些苦力,未必没有让他主导整个工程建设的意思在里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望入主中枢的程经略,在这个时侯给一名旧党官员面子,似乎还有政治上的考虑,虽然这名旧党官员的级别流品似乎太低了一些。 “管他呢!”钱中进站在江边的码头上,看着正在向他行来的一群军士,脸上浮起了发自真心的笑容,在这样的一个好天气办这样一件美差,又何必去想那么多呢? “见过钱蕃长!”赵兴在距离钱中进不远处行了礼,他的心情远不如这位满脸堆笑的蕃长愉快,因为原本他以为前来点卯接收的会是转运或者经略中的一位,结果两大帅臣一个都没来,来的只是个区区蕃长,他之前准备好在朝廷大员面前自吹自擂的话语,也就没了发挥的地方。 “赵军门一路辛苦了。”钱中进客套一番,便转入了正题:“这个点卯如何点法?据说来了上万人,码头地方太小,不过西城中倒有处广场,不如赵军门指挥兵士,押送罪卒逐一上岸,到那处去列队,正好也让这西城中的蕃商们看看,我大宋的赫赫武功。” 赵兴很无奈,这些罪卒又不是俘获的敌军,镇压的自己人罢了,哪来的赫赫武功?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想挑着那些人头耀武扬威的穿城而过,毕竟是功劳嘛,不造点声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